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时间:2022-10-18 06:25:53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对当代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着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更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驱力。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品尝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体育教学健康人格合作精神心理调节能力“人生的主要使命是自我成长,成为与潜能相符的人;人生奋斗目标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自己的人格。”这是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名言。而人格,是伴随人的一生不断成长的心理品质,人格教育是对一个人品行、能力、情感的综合塑造和提升。对当代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着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更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驱力。在中学体育中,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比赛时,学生的思想、意志、毅力、情绪等人格特征都极易表现出来。因此,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因势利导、施以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那么,中学体育教学中,怎样抓住这种契机,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让学生感受体育的快乐,领会体育精神

运动着,是快乐的,是愉悦身心的――这种享受,并不是当下所有中学生都能感受到的。作为教师,应深入学生心灵,找出深层原因。比如,有的怕累怕苦,有的畏难胆小,有的自卑害羞,有的身体条件差……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制定不同的运动目标,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例如,女同学通常爱美,让她们学做韵律操、跳体育舞蹈,这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品尝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通过自身的体验使他们明白:“更快,更高,更强”是体育的精髓所在,也是今后人生之路上奋进的目标。这种催人进取的体育精神、人生信念的缔造,相对于仅仅帮助他们学到某些体育技能,更彰显珍贵。

在参加体育运动中,无论是教学训练还是比赛,学生都需付出极大的体力和心理能量,需经受艰苦的磨炼。这时,学生只有咬紧牙关、坚韧不拔地坚持和拼搏,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这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学会了吃苦耐劳,培养了坚强意志,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

体育,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在体育活动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和对抗练习,还是课外各种对抗赛、邀请赛、选拔赛,都为学生提供了竞争与合作的机会。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员,“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为了集体的整体目标,个人要学会相互配合和帮助,彼此依赖、影响和促进,才能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完成学习任务或赢得比赛,进而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运动中,学生与同伴、与集体的亲密接触,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社会的心理需要。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使他们认识人生和社会,懂得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让学生懂得遵守规则,恪守公正、公平

体育,是有着组织纪律性、规范化、合作性的一种竞技运动,它要求运动员遵守规则和约束,恪守公正、公平,不能弄虚作假。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第一,运动项目上,每个项目的各个动作,都有各自严格的规范,这些规范就像运动员的行为戒律,不得违反相悖,其体现着体育的科学性、公平性。第二,体育训练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运动规范的养成,引导学生按规范践行、履约并形成习惯。第三,体育活动组织中,无论是平时体育课或是比赛时,学生都需遵守各项规则,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第四,比赛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赛制规则,远离弄虚作假,养成诚实的品格。通过遵守公正、公平原则,鼓励学生无论在体育竞技中还是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要凭自己的实力去赢得荣誉,赢得尊重,阳光地走在人生之路上。

四、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健全心理素质

当代体育,在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中起到独特的作用。体育不仅考验着运动者的身体素质,更考验运动者的心理素质。比如跳高,面对一个全新的高度,有人能成功跨越,有人则功亏一篑。成功者喜悦,失败者或沮丧,或急躁,或胆怯,他们会产生一系列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应立刻积极应对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胜利者不骄傲,失利者不气馁。尤其要引导那些失利的学生,稳定他们的情绪,帮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提出下一步改进的建议,告诉他们失败是暂时的。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逐渐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和心理调节能力,激励他们勇于挑战困难,使其不断体验失败――成功的双向过程,逐步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永葆一份乐观的心境。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磨砺学生心智,健全学生心理个性结构。比如,紧张的气氛,可以培养学生的沉着冷静和机智果敢;愉悦的气氛,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美好,培养自信,发展个性。所以,体育运动可以健全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总之,在中学时代,由于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由于体育学科身心磨砺的特殊性,体育教学对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更新观念,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以精湛的教艺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要让学生懂得,体育课和各种体育比赛的目标绝不只是技术达标、结果的输赢、身体的强健,也不只是感悟体育精神的“更快、更高、更强”,而要把体育运动看作一个人终身的“事业”,看作人生之路上逐步完善、锤炼自己身心素质的一个“过程”,并学会享受它。这样,通过体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目标,自然就水到渠成,从而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立.创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J].成才之路,2013,(6).

[2]杨羽燕,马腾.论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36).

上一篇:园林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下一篇: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法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