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国际经验及启示

时间:2022-10-18 06:01:45

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国际经验及启示

摘要:通货膨胀预期是通货膨胀形成重要因素之一,其取决于公众对过去与现在经济形势评价、对政府信任程度以及对经济常识了解程度等主观因素。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强化,这不利于实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稳物价保民生的政策目标。本文通过概述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国际经验,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实际,提出若干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管理;国际经验;

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68.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近年来消费者满意指数和信心指数也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见图1和图2)。在对当前物价不满意状况下,相当多的公众会认为价格可能继续上涨,对物价上涨形成一种预期。这就是通货膨胀预期,即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发生几率及通胀程度的心理预计。一旦消费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消费行为,造成通胀螺旋式上升,推动形成实际通胀,这反过来会对居民生活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为了应对08年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从2011年至今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流通中货币量积累与2011年物价上涨趋势导致当前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有效地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对于保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www.省略.cn)

一、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国际经验

尽管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对通胀预期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但是由于通胀预期是一种基于主观认识的判断,容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大多是间接地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先对通胀预期进行衡量,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手段对通胀预期进行引导和干预。

美国。美联储认为,持续且准确的通胀预期衡量对于理解经济趋势与校准货币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衡量通胀预期的主要信息来源有路透/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通胀预期月度调查、费城联储的经济学家季度调查和Livingston调查等。此外,为了改善以路透/密歇根大学月度调查为基础的通胀预期衡量方法,2006年纽约联储联合克利夫兰联储展开了“家庭通胀预期项目”调查(Household Inflation Expectation Project)。为了测量各自区域的制造业活动和预期价格水平,纽约联储和里士满联储进行问卷调查。美联储也用国债收益率与通胀保护债券(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ed Securities)收益率之差来表示平准预期通胀率。

为了有效地向公众传递信号,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两周后,美联储公布会议纪要,每半年向国会提交一次报告,其内容包括各理事会成员和联储行长对当前和下一年的产出、失业率和通胀所做出的预测。此外,美联储还会在例会后新闻公告,说明委员会对可预见将来的通胀压力与风险的评估。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公众预期,美联储主席会经常就货币政策、经济状况等发表演说,阐述未来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表明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对经济形势的看法。

欧盟。欧洲中央银行认为通胀预期对通胀形成具有实质性影响,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所以通胀预期也必须控制在较低水平。欧盟采用欧盟委员会月度定性调查(European Commission Consumer Survey)和专业预测调查(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欧盟利用多种渠道可靠数据信息,引导公众通胀预期。欧洲中央银行以“月度公报”的形式为公众提供货币政策制定依据数据等统计信息;其行长须按季度向欧洲议会的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提交货币执行情况报告;每年还向欧洲议会提交年度报告。欧洲中央银行的高层领导利用媒体采访等多种渠道与公众交流货币政策。英格兰银行每季度会向公众《通货膨胀报告》,并预测短期内的通货膨胀和产出,对利率不变条件下影响通胀率和通胀预期的因素进行分析,有时也对货币政策效果做出非正式评价,借此对公众的通胀预期进行引导[1]。

保持当前价格指数稳定也是欧洲国家管理通胀预期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部分公众对通胀预期是后向性(Backward-looking)的。因此,当前价格水平稳定对于公众形成理性的通胀预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比利时,由政府、工会、生产商、消费者等方面代表组成的价格委员会在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和消费者承受力的前提下,对面粉、面包、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制定最高限价,限价形成后便具有法律效力。法国通过实施目标价格制度来稳定物价,建立起以目标价格为中心,配以多种辅助价格的物价体系,防止市场价格紊乱。意大利政府与生产企业对公众生活必需商品签订协议价格,协议价格一经确定,企业不能擅自变动,从而达到价格稳定的目的。

加拿大。加拿大中央银行采取通货膨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和价格水平目标(Price-Level Targeting)两个主要政策目标引导通胀预期,其中价格水平目标对稳定通胀预期效果显著[2]。加拿大也采用调查方法获取公众通胀预期信息,主要调查有预测者调查(Survey of Forecasters)与商业展望调查(Business Outlook Survey)。加拿大中央银行会依据获得信息数据制定相应的通胀预期管理政策。加拿大运用政策法规来监控农产品价格、药品价格等关键商品价格,特别是住房价格。加拿大通过住房保障政策拓宽住房获取渠道,建立了完善的住房租赁市场,实行特有的住房金融制度,并以法律保障实行“指导价”制度。加拿大的整体物价商品被控制在合理水平内,这对于实施通胀预期管理十分有利。

新西兰。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通胀目标制的国家。1989年,新西兰成功运用通胀目标制,促使通过新《中央银行法》,这使得新西兰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成为工业化国家中独立性最高的中央银行之一。除了政策途径,新西兰央行行长也会通过媒体向公众做出表态或承诺,表达央行抗击通胀的决心,通过提升公众对央行信心来引导通胀预期。

二、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启示

新西兰、加拿大等采用了通胀目标制的国家,在治理通胀、管理通胀预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那么,我国能不能也采用通胀目标制来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呢?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不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还具有多重宏观目标,因此,短期内通胀目标制在我国并不适用。为了有效遏制通货膨胀,管理好通胀预期,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胀预期管理模式。

一是抑制经济过热苗头,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降低过剩流动性。有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8%至9%左右[3]。当经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尤其是已经达到潜在增长率以后,政府不应再可以追求更高的GDP增长率,否则一旦出现经济过热,通胀预期以及通胀本身将会大幅上扬,难以管理。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量方面,应当继续坚持稳健为主,相机宽松的原则,注重信贷结构优化,严防流动性泛滥。另外,必须将预期管理纳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战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

二是中央银行明确目标,政府传递信号。当前中央银行有多重目标,并且各目标之间又存在冲突,因此,中央银行应明确把稳定价格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如果央行本身在这个问题上态度不明朗,很难使公众有稳定理性的通胀预期。在落实目标过程中,央行应及时向公众相关信息数据,让公众了解有哪些手段可供使用,从而增强公众对中央银行能力及货币政策的公信度。在高层言论引导方面,政府应当重视与利用多种非正式表达渠道,增加重要信息数据的透明度与可信度。针对通胀预期波动性较强、变化较为频繁的特点,适时适当艺术性地信息引导公众通胀预期。随着我国银行体系制度完善、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与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在长期内可以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胀目标制。

三是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农产品与能源等关键商品价格。公众对农产品与能源等商品价格波动反应敏感,其价格的涨跌最能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为了加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进而稳定农产品价格,首先应该加大农产品生产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巩固、完善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产品生产基础;其次,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战略角度保证大宗农产品供给安全;再次,改善农产品流通状况,减少农产品流通成本;最后要完善大宗农产品储备制度跟调节机制,保障供应与价格稳定。能源方面,要密切关注能源价格走势,防止能源资源集中涨价加重通胀预期,并在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同时适当引入市场竞争,逐步打破能源市场寡头垄断的格局。应通过建立战略性物资储备制、稳定海外资源供给和提高中国对关键产品定价权等方式稳定国内石油价格及石化类产品价格,扼制通胀预期抬头。

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公众对通胀的心理承受力与决策理性。国外有研究表明,媒体关于通货膨胀报道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影响公众通胀预期的形成。一方面,被舆论放大了的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胀压力增加的重要因素,过度渲染通胀预期从而妖魔化通胀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通过舆论让公众明白,当前通胀既无近忧也无远虑。政府应充分利用舆论,引导并提升社会各界对通胀形势“正常变化”、“可承受水平之内变化”以及“恶化”的区分能力和判断能力,最终达成物价上涨可承受水平的社会共识。当前公众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并不科学与全面,多数公众将CPI上涨等同于通货膨胀,不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正常的经济现象。所以,媒体不应该炒作“通货膨胀”,而是需要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客观看待物价的温和上涨,消除公众对通胀过激反应的心理。现在学术界普遍认识到,通胀预期与公众的心理直接相关,而公众的心理又建立在自己的知识、对周边环境认识和感知能力以及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因此,宣传教育对控制通胀预期的作用不可替代。

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通胀挂钩的收入动态调整机制,对通胀预期实行分群管理。当前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相对谨慎和保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的。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挖掘国人消费潜力,消除公众对通胀预期的恐慌。同时应保障居民收入同经济增长同步,将工资调整与物价增长挂钩,降低居民税负。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公众收入增长。此外,如果我国要实行通胀目标制,或者采取其他的通胀预期管理制度,必须先建立起不同人群的通胀预期数据,并实施分类管理。这样才能获得关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准确信息,对于货币政策的校正与相关政策实施发挥应有的效应。

基金项目:即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DC10040203)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梁珊珊.通胀预期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海南金融,2011(6).

[2]Amano, R. et al: Price-Level Targeting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Experimental Evidence [R] Bank of Canada working paper, 2011.

[3]刘国光.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政策建议[J].人民论坛,2010(8).

上一篇:改善我国连锁零售业逆向物流管理问题的对策 下一篇:英美金融监管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