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试题答卷反思素质教育现状

时间:2022-10-18 05:35:21

从一道试题答卷反思素质教育现状

[摘要]学术界关注应试教育难以转轨到素质教育,是因为教育体制所致。笔者认为,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走出了应试教育,但却放弃了应试教育,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轨,出现既没进入素质教育状态,又丢掉了教育的基本功能――满足学生对文化的追求。呼吁社会关注这种现象。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公平 教师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今年6月,笔者有机会参加初中毕业考试监考,历史试卷第22题第二问:完成下列“中国近代史历程缩略示意图”的制作。

此题是道“综合探究”题,试题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是道进行爱国主义的好题目,也是道素质教育的好题目。

因为试题出得好,又出于对初中学生学习现状的关注。考场上,我留意了每个学生的答卷,其结果让我震惊。

考场上有30个考生,5个空全对的只有3人,占10%;没有答对一个正确答案的8人,占27%;一个空也没填的有16人,占54%。1921年,中华大地发生的开天辟地的大事,知道的只有3人;1945年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知道的只有3人;1949年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事件,学生做对的只有5人。

我不禁在想,难道这就是素质教育?难道从中央到地方实施的素质教育就结出了这样的硕果?

1999年,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快10个年头了,《意见》对什么是素质教育有十分清晰的界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应该是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了,一道如此常识的试题难倒了这么多学生,只能说明我的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2001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新课程改革顺应时展的需要,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目标,提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纲要》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会学习”,而不是“听老师讲,跟老师学”更不是死记硬背。

然而,现状却是已经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1921年中华大地发生的开天辟地的大事,1945年中华大地发生的由民族危亡走向民族振兴的大事,1949年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大事知之不多。我不知道,我们的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到底在哪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难道不应该反思教育的魅力在哪里,我们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难道不应该好好评估一下素质教育的得失,否则,我们的教育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

素质教育走到今天,出现上述情况,究其原因在于应试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中脱轨了,教育放弃了应试教育却没有走到素质教育中去。他体现在:

1.教师没有转变过来

一方面,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他们有的认为,不是应试教育了,教师轻松了,教师的责任感降低了,课堂教学不深入,对学生学业不重视,上课、阅卷、考评都放低了要求。

另一方面,教师的素质也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纲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教育队伍参差不齐,其中不乏有优秀的教师,能与时俱进,还有许多的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简单,不能正确理解新课程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新事物,不重视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种状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大的阻力。

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转变过来

受陈旧教育制度的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总是重视有高考的高中教育而忽视义务教育;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形式忽视内容。从中央到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缺乏统一的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仅有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形式主义,停留在一个点上,难以在面上进行有效的评价。

3.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缺乏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

(1)教育资源缺乏而且分配不均。各级政府把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示范学校,集中在大中城市。

(2)教师待遇差别还很大。社会乱收费之风屡禁不止,造成部分学校拥有很大的隐性收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与其他教师间收入尚有较大差距,这影响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3)班额过大。由于考虑教育成本,目前,我国教育界普遍存在班额过大现象,有的小学班额达70人~80人。班额过大无法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也难以因材施教。

(4)学生课业过重。新课改依然没有解决学生课业过重的问题,减负没有落到实处。

(5)社会认同感不强。新课改要求学生要重视社会实践,但是家长不理解甚至反对,社区不支持,致使新课改的部分功能无法体现出来。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真正转轨到素质教育尚需时日,而且眼下还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那就是素质教育没有到位,而应试教育也被忽略了,甚至连基本的文化素质也淡化了。

所以,教育要从根本上走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需要对传统的不适合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要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要使我们的高考真正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人们要转变观念,转变对人才观的认识,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把应试与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全社会要形成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把考核综合素质作为考核教育行政管理的目标,作为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全社会要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同,从而形成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

上一篇:浅谈校外教育外聘教师的管理 下一篇:拓展数学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全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