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尔硫卓对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绞痛的影响

时间:2022-10-18 05:24:10

摘要:目的 探讨地尔硫卓对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绞痛的影响。 方法 将入选的281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1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40例。两组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尔硫卓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减少,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治疗;地尔硫卓

近年来,冠心病已成为内科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医疗科技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也日新月异,其中,介入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但临床上部分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仍存在心绞痛的情况,本文探讨地尔硫卓对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绞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诊治的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281例,男173例,女108例;年龄40~75(52.6±8.3)岁。排除NHYA心功能≥3 级;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舒张压≤90mmHg;静息时心率≤60次/min;伴有发热等感染性疾病患者。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1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40例。治疗组男86例,女55例;年龄40~73(52.6±8.5)岁;体质量指数(21.5±1.7)kg/m2。对照组男87例,女53例;年龄41~75(53.2±8.1)岁;体质量指数(22.3±1.1)kg/m2。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支架植入支数、平均直径、长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尔硫卓片30mg口服治疗,3次/d。 两组均治疗15d为1个疗程, 6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减少,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术后心绞痛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治疗有效率,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及时有效地采用药物治疗对改善患者心绞痛情况有重要意义[2]。传统药物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对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太理想。本文采用的地尔硫卓是一种苯噻氮类钙拮抗剂,通过作用于心肌工作细胞、心脏慢反应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钙通道变构部位的硫苯类受体,发挥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及扩血管作用,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抗再灌注损伤。地尔硫卓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痉挛,轻度降低收缩压,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缺血心肌的后负荷从而降低心肌的耗氧量[3,4]。本文结果可看出,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减少,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地尔硫卓用于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可明显改善心绞痛情况,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逯保军,乔亚京,尹遇冬. 奥美拉唑对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3):87-88.

[2]葛均波.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37(1):1-5.

[3]苏笑赢,张栩,苏笑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西洛他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281-285.

[4]周琦,史玲,潘云红,等. 地尔硫卓缓解PCI 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4,13(1):12-14.

上一篇: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直肠给药与口服治疗小儿热性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