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出版业高级职评政策

时间:2022-10-18 04:30:38

河南省出版业高级职评政策

总则

一、本《条件》依据《出版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管理条理》和职称改革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我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经国家和省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图书、期刊、音像、电子等出版单位(含史志办)中从事编辑(含美术)、技术、校对等工作的现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副编审、编审。副编审为副高级,编审为正高级。

分则

一、申报条件

(一)必备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任现职5年来连续考核合格。

3.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我省职称外语有关规定。

4.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现岗位职责。

5.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参加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

(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有刑事犯罪记录。

(3)编辑、校对、审发的书刊,在申报前两年内出现过方向性、政治性错误,受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批评及其他形式的处分和处理者,或在申报当年图书出现过不合格产品者,或当年被评定为3级期刊(或质量抽查差错率在10/万以上)的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

(二)学历和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以下条件

1.申报副编审任职资格,须取得编辑任职资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担任编辑职务满5年以上。

(2)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担任编辑职务满4年以上。

(3)获博士学位,担任编辑职务满2年以上。

2.申报编审任职资格,须取得副编审任职资格,并符合下列条件: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担任副编审职务满5年以上。

3.任现职期间,所负责的图书出现过不合格产品、期刊被定为3级(或质量抽查差错率在10/万以上)者,任职年限相应延长1年。

二、副编审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1.熟练系统地掌握出版编辑专业理论,熟悉版权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出版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2.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熟悉出版领域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对其中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

3.熟悉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解出版行业的新动态,掌握出版行业的新技术,懂得计算机技术知识,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编辑、设计、校对工作。

4.美术编辑还应具有扎实的美术色彩学基础理论知识。技术设计人员还应全面系统地掌握版式设计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印刷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了解印刷技术的发展,熟悉设计技术专业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对设计技术专业有深入的研究。

(二)工作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分析判断能力,能对书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艺术性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

2.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稿和文字加工能力,能对稿件的质量提出重要修改意见,能较好地解决书刊、音像电子出版物或图稿编辑加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3.技术设计人员具有独立负责一个单位出版技术设计工作的能力,对特殊书刊或音像电子出版物的有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

4.校对人员能够承担复杂书刊的校对工作,能独立负责一个单位的校对管理工作,并能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多种疑难问题。外语校对应能够校对2种以上外文书刊。

5.具有指导和培养编辑(一级校对、技术编辑)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三)著作、论文(必须符合下列第1条和2、3两条之一)

1.送审在核心期刊或国家级出版物上发表独著的出版专业论文1篇(不少于3000字),并经专家鉴定合格。

2.独立撰写出版的出版专业或本学科学术著作1部(10万字以上),或独立撰写出版相关专业的学术著作、译著或作品集2部(每部10万字以上)。

3.本人独著并在核心期刊或国家级出版物上发表出版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500字,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每篇不少于3000字)。

(四)业绩与成果

副编审Ⅰ(文字、美术、音像电子)符合下列条件中3条以上

1.独立编辑出版省级以上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2部(套)(200万字以上的大型工具书,责编的字数不少于1/3者,可相当于1部图书)以上。承担过3部以上志书(含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本人累计撰写20万字以上。

2.责编、创作或独立策划的图书或音像电子出版物获国家级奖、全国性专项奖、省部级一等奖1项以上,或省部级二等奖、省部级学科奖2次以上。

3.策划、主编或担任责编的报刊获省部级以上期刊奖1次以上;责编、主编的志书获省部级奖1部以上,或获省社科联优秀志书二等奖2部以上。

4.出版社担任责编的人员,年均不少于4种(110万字或80小时),担任复审、终审的人员,年均不少于15种(360万字或200小时);期刊社责编稿件年均不少于40篇(20万字),终审稿件年均不少于120篇(80万字);史志办编纂人员责编、终审稿件年均不少于30万字;图书美编年均设计图书封面不少于24种,或设计版式不少于40本,期刊美编年均设计期刊封面及版式不少于6期。

5.策划、责编的一般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物有5种再版重印,或复审、终审的一般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物有10种再版重印,或策划、责编的图书有1种累计实际发行5万册以上,策划、责编的音像电子出版物累计实际发行磁带1.5万盒、光盘5000盘以上;期刊社责编的文章,社科期刊被省级以上报刊转载(摘)10篇以上,科技期刊被国内重要文摘刊物摘录20篇以上,或终审编发的文章,社科期刊被省级以上报刊转载(摘)15篇以上,科技期刊被国内重要文摘刊物摘录30篇以上,或获省级以上奖5篇以上;史志办编辑人员出版市、县级以上专志、年鉴2部(每部30万字,为国家正式出版物)以上,并全面指导5部市、县志和专业志的编写。

6.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出版专业荣誉称号。

副编审Ⅱ(技术)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负责设计的书刊或音像电子出版物获国家级专项设计一等奖1次以上,或获省部级专项设计一等奖2次以上,或负责印制的书刊产品质量检测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金、银、铜牌奖1次以上,或达总署优质产品率70%以上,或达省优质产品率90%以上。

2.独立承担过3部(套)省部级以上重点图书、大型图书、丛书、重要工具书的设计技术工作或印制工作。

3.完成装帧设计书刊3800万字以上,或音像电子出版物40种(800小时)以上。

1.责任校对的图书获省部级专项一等奖2次以上。

2.担任过2部(套)以上古籍、工具书、辞书、丛书等大型图书的责任校对工作。

3.担任一级校对期间,完成校对书稿累计数量2700万字以上。

三、编审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1.全面系统地掌握出版编辑专业理论,掌握版权知识和现代出版经营管理知识。

2.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国内外出版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其中某一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和较深的造诣,熟悉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

3.熟悉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解出版行业新动态,掌握出版行业的新技术,懂得计算机技术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工作。

(二)工作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政策观念、科学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对书稿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艺术性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

2.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稿和文字加工能力,能对稿件的质量提出指导性意见,能解决编辑业务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3.具有指导和培养中青年编辑人员的能力。

(三)论文、著作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本人独著并在核心期刊或国家级出版物上发表出版专业或本学科学术论文5篇以上(每篇不少于3000字),或在省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每篇不少于4000字),其中至少有2篇独著出版专业的学术在核心期刊或国家级出版物上,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合格。

2.独立撰写出版专业或本学科学术著作1部(10万字以上),或独立撰写出版相关专业学术著作、译著或作品集2部(每部15万字)以上。

(四)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3条以上

1.独立编辑出版国家级重点图书或音像电子出版物2部(套)以上;或省部级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4部(套)(200万字以上的大型工具书,责编的字数不少于1/3者,可相当于1部图书)以上;承担6部以上志书(含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

2.责编或独立策划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或期刊中的文章获国家级奖2项以上,或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以上。个人独著作品获国家级奖、省部级一等奖1次以上,或学科一等奖2次以上。

3.策划、主编的期刊获国家级期刊奖1次以上,或获省部级期刊奖2次以上;编纂出版的志书获全国优秀方志奖1次以上,或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2部以上。

4.出版社人员年均责编稿件不少于4~5种(120万字或100小时)以上,复审者年均不少于13种(270万字或200小时)以上;终审者年均不少于18种(420万字或300小时)以上;期刊社人员责编的稿件年均40篇(20万字)以上,终审的稿件年均120篇(80万字)以上;史志办人员责编、终审稿件年均35万字以上;图书美编年均设计图书封面不少于36种,或设计版式不少于60种,期刊美编年均设计期刊封面及版式不少于6期。

5.责编的图书或音像电子出版物有3种再版重印,或有1种累计实际发行5万册以上,复审、终审的图书或音像电子出版物有10种再版重印,或有2种累计实际发行5万册以上;策划、责编的音像电子出版物累计实际发行磁带2万盒、光盘8000盘以上;期刊社责编的文章,社科期刊被省级以上报刊转载(摘)15篇以上,科技期刊被国内重要文摘刊物摘录30篇以上,或终审编发的文章,社科期刊被省级以上报刊转载(摘)25篇以上,科技期刊被国内重要文摘刊物摘录50篇以上;或获国家级奖5篇以上;史志办出版省级志书、专志8部以上,或出版市(地)级志书1套(或年鉴5部),并全面指导10部市、县志的编写。

6.获得国家级出版专业荣誉称号。

四、破格评审条件

(一)副编审破格评审条件

凡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除符合正常申报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1条以上:

1.任现职期间策划、责编、设计或校对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获国家级奖1种,或获省部级一等奖2部。

2.获省部级以上新闻出版专业荣誉称号。

3.主编的期刊获全国性专项奖或省部级一等奖。

4.个人著作获省部级一等奖。

(二)编审破格评审条件

凡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除符合正常申报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1条以上:

1.策划、责编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获国家级奖2种。

2.获国家级新闻出版专业荣誉称号。

3.责编、主编的期刊获国家级期刊奖。

4.个人著作获国家级学科奖。

附则

一、本条件为申报、评审出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评审委员会可依据本条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本着业内认可、注重实绩的原则,对申报人业绩、能力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二、国家级奖包括原有的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入选奖、中国期刊奖、全国优秀音像制品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5年奖项合并后的国家出版奖、中国优秀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五个一工程”奖。

三、全国性专项奖是指原有的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或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专项奖,具体为: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全国优秀美术图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全国优秀民族图书奖、全国优秀辞书奖、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外国文学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奖、全国青年报刊优秀作品奖以及全国优秀方志奖、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奖、全国优秀科技音像制品奖、全国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新闻出版总署印制产品金、银、铜牌奖、总署优质产品印制奖。

四、全国新闻出版专业荣誉称号包括原有的毕升奖、中国韬奋出版奖、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个人;2005年合并后的全国优秀出版人物奖、韬奋出版新人奖、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奖。

五、省级奖包括原有的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入选奖,河南省优秀图书、优秀音像制品一、二等奖,优秀图书校对奖,版式设计一、二等奖,装帧设计一、二等奖,图书质量一、二等奖,省社科优秀论著奖,省二十佳社科期刊,省一级期刊,省优秀科技期刊一、二等奖;2005年奖项合并后的河南省优秀出版奖、“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六、省新闻出版专业荣誉称号包括原有的省优秀中青年编辑、省十佳出版工作者、省新闻系统先进个人、省史志系统先进个人;2005年奖项合并后的河南省优秀出版人物奖,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奖。

七、所获奖项均须提供奖励证书原件。重点图书必须出具省新闻出版局以上重点图书选题文件。省级以上重点和获奖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必须提供样书、样带。

八、史志办编纂出版的志书包括:新旧志书、专业志、部门志、年鉴等各类史学专著。

九、“业绩与成果”中所有担任责编、复审、终审的稿件以及装帧设计的作品等均以指定的其中一年的稿袋或稿签为凭。

十、以笔名、单位名义出版发表的论著、论文等,由本人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出版单位同时出具证明。

十一、所有论文和著作,都必须是已正式发表(有CN刊号)或正式出版(有ISBN书号)的。“独著”“独立撰写”的论文、著作等,须是本人独自署名的。论文不包括在杂志增刊或论文集中发表的文章,不包括在申报人所在期刊社发表的文章;个人著作不包括申报人在所在出版社出版的著作。

十二、工作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著作等须是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

十三、本条件自之日起开始实行,其他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上一篇:道路施工工程监管诌议 下一篇:职校工程监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