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10-18 02:42:05

浅谈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明显标志。物理学科是实验为基础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跳出教材框架,学活课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更具创造力就成为我们新世纪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七点建议。

一、营造环境,唤起意识

1. 教学中应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人的个性、创新思维和,要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段所具有的好动性和表现欲,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课堂布置应体现物理学习的特点

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型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布置桌椅、教具等。在英语国家中,教师并不拘泥于教学的某种形式,他们强调个性表现,采取何种形式,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及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马蹄式”“模块式”更适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另外,课堂布置也要体现物理学习的特点,例如,可在屋里实验室上课、到工厂里上课等,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氛围,了解更多的有关物理的实际应用等知识。

3. 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物理现实情境

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设想和创新意识,开发智力潜能。如:动手实验、参观工厂、博物馆等、讨论式教学、科技小制作竞赛等等。这些活动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参与,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人们进行各种创造实践活动的心理条件。培养想象力不仅对发展创造力有价值而且对思维的发展也很有意义。在物理活动课中常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制作,如自己制作小弹簧测力计、电动机等,学生在设计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使学生进入所学情景之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了多元态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体现。

三、发展个性,培养人格

学生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物理活动课由于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如较内向的学生在物理贺卡制作、物理学科竞赛活动中就能得到发挥,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则能在学生演示实验、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发挥特长。活动课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配他们充当不同的角色,有创造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改生活中的教学用具做课本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自我讲解新课程等,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展开自主联想的翅膀,发挥他们的个性专长。

四、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索,逆向反复比较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发散思维具有多维特征,它能从一种问题情境中取得一个或多个合理设想或猜想,是向空间的各个方向延伸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确定好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语言材料,设计好教学步骤,估计到学生思维的发散方向、深度和广度。其次,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中筛选发散点。高年级可以从内容中抓发散点,低年级可以从结构和功能中选取。另外,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非智力因素,采取各种方法使他们产生发散思维的火花,爱想、会想、多想,从而点燃创新思维能力的火种。

五、 大胆质疑

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疑”字,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人深思,这就是“学则须疑”的意义之所在。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并且要充分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教师在进行设疑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展现教材内部之间的矛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以及学习中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从而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帮助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适当给以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另外,设疑要具体、明确、表达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

六、 利用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课型以开放式为组织形式。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了解社会,关心现实,关注人类发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和研究意识,提高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积极评价,鼓励创新

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映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活动课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语言知识时常有的紧张情绪。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活动课中,学生的身份已转变,他们在活动中是主体,教师是导演,是观众;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为用错了语言而担心,因为活动中没有错误纠正而伤害自尊心,或因教师插话改变、打消学生继续说话的念头。活动不仅为学生出差错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避风港”,而且还创造了一种平等的气氛。有了活动,一切就变得轻松活泼,学生的思维也因此活跃起来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许多方法,物理活动课通过一个侧面,为学生创设更为活泼、直观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何做好初一班主任的开学工作

姜春雨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孤山中学内蒙古呼伦贝尔162750)

开学之初,对于刚刚跨入中学校门的小学生来说,往往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欲在新的学校,新的班级里扬帆奋蹄,来个旧貌换新颜。这是良好的教育契机,班主任要抓住这一“战机”,针对独生子女懒散、依赖性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等弱点,加强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所以开学初的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起始年级更为关键。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精神和团结的班委

所谓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纪律、道德等方面的群体意识汇集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一开学,我就把“我为集体,集体育我”作为班级精神的主要内容,以班训的形式贴在教室的后墙上,使每位学生一跨入教室就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班级的荣誉息息相关。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当然,一个好的,团结的班委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也至关重要。因此,我在开学前就把班级的每位成员的特点摸清。哪些同学有管理才能,哪些同学比较细心,哪些同学的威望较高,都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人尽其用。对于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欠缺合作精神的同学,即使成绩再好,也会被排除在班委之外。

二.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应该仪表整齐、大方、得体,既不要过于奢华、新奇和艳丽,也不要老气横秋,令人望而生畏。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人总是为他所喜爱的对象所吸引。学生也不例外。

一个行为规范、准确,语言优美、生动、风趣的班主任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亲近感,一种美的享受。一个态度和蔼可亲,处处身体力行,言行一致的班主任很快就可以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使刚建立的班级尽快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强有力的整体。

三.抓好“第一次”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开学初的各种第一次活动十分重要。

第一次卫生大扫除,我挥帚上阵,亲手示范,全体同学人人动手,五分钟就打扫完毕。我用实际行动向学生提出扫除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之后的每次扫除,我都要求劳动委员要根据劳动任务的轻重,安排相应的人数完成,而不是“人人有份”。这样就保证了每次劳动的效率。

第一节自习课,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自习课的要求自觉上好。刚开学,没有作业可做,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谈谈自己、家庭、理想、学校等。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树立良好的榜样,确定一个短期的目标。

第一集合要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集合的快慢整齐与否,直接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集合要求“快、静、齐”,队列行进要精神饱满、步调一致、步伐有力。发现和其他同学不合拍的同学要及时提醒,单独辅导,直到合拍为止。

四.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开学初,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小组间的活动竞赛,在活动中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培养锻炼班干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促进良好的班风的形成。

五.师生签定“协议书”

为了尊重学生,发扬民主,我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成若干细则,并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挂钩。如果学生表示同意遵守细则的,就签上姓名。然后建立一个统计表,凡是违反校规的同学,就在相应的细则下面记上一票。同样,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班干部要汇集起来,而后班主任一起讨论、完善后,班主任签名,学生监督执行。这样,在民主、平等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如果学生“违约”,则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处理。例如:面对教室里一地的纸屑,“谁丢的?罚他扫地一周!”的做法效果并不一定很好。发生这种情况,我则是对学生说:“良好的学习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努力,要求每位同学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座位及其附近地面保持干净。如果谁的座位下有纸屑,我会毫不客气地在‘请往脚下看’统计表中记上一票!”。别小看这一票,它的作用比粗暴的批评大得多。粗暴的批评,严厉的处罚,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挫折了学生埋藏在心底的上进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给以后的工作增加了困难。设立统计表后,维持班级良好环境的义务由每位同学来承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尊心、责任心和上进心。谁愿意得到那不光彩的一票呢?每次我一走进教室,大家赶快低下头,看看座位下有没有纸片,生怕被记上一票。时间长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就养成了。

六.做好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

小学与中学是校园生活中两个不同质的阶段。从学习上看,中学的知识量大,起始课多,综合性强,老师讲课快,作业量也要更大。由于中、小学存在着这么多的差异,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中学的课程太难。作为班主任,我们就要想办法使学生改变这种误解,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初中新生能否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对其中学阶段,甚至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从实践看,初二年级学生产生的两极分化也与他们在初一能否顺利过渡有着因果关系。因此,在开学之初,我经常举行学法讲座,让学生了解中学的学习特点,掌握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明确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增强信心,在思想上有超前准备,缩短过渡时间。

总之,对于开学初的班级工作,班主任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持之以恒。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总是保持运动或静止状态。人的思维也是这样,没做的事情总是不容易开始做,做惯了的事情想停下来也不容易。所以说,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持续的、强有力的推动,使之形成惯性,如同人造地球卫星,只要上了轨道,它就可以自行运转了。这不但为以后的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上一篇:浅谈高中化学有效备课的实施 下一篇:结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进行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