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好语文课

时间:2022-10-18 02:27:01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好语文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01-01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1.教学目的是什么

形式化、程式化、表面化的课堂可能是热闹的,但是哗众取宠、取悦于评课者的,并不是说评课者有着形而上的毛病,但评课者心中有一个框架,授课者有意无意去"贴",以合乎评课者的口味,因此,有效课堂必须立足于学生主体本位的发展,忽略评课者的存在。课堂不是好看的一场大戏,而是充满乐趣的师生精神的一段旅程,评课者不过是看客而已,师生才是最美风景的创设者与欣赏者。必须明确一个观点,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五个方面得到发展,即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由此可见,教学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或者加上训练某种技能,而是有着更为广阔的内涵。学生在课堂中除了学习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外,还有诸如思想的提高、情感的交流、个性的发展等社会化发展功能。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在教学密度、教学容量、教学节奏方面进行合理调整。正确有效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个性的综合性的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

2.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引导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我们应该趁着新的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

在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更新了、先进了,对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后,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使得教与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3.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李岚清在《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这么重要的任务,仅靠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是不够的,非常需要语文发展它的优势,使学生感受更多的愉悦情感,便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意激励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但"乐学",而且"会学",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的内动力。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

4.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纪念白求恩》是一种品德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秒度时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丛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5.阅读、写作和德育的统一结合

我们老师上课,不能只是注重阅读和分析而不注重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忧患意识的教育等。传统教学历来重视语文的教化作用,新课标也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把阅读与写作,阅读与教化结合起来。对于文中的精彩语句我们要去赏析,还要去动笔仿写,学习课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细腻描述人物言行的写法、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通过模仿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对比反问的作用、学习对比和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比较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手法来表现等;为自己的作文增色。

上一篇:高中理科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