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时间:2022-10-18 01:40:34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摘要】阅读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了解世界的发展,认识新生事物等的一种重要方式。现在学生往往关注文科方面的阅读,而忽略理科(如数学)方面的阅读。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使广大学生加强对数学方面的阅读。

【关键词】数学阅读 习惯培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59-01

阅读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阅读和书写更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认识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讲到阅读,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文科方面的阅读。可是,生活中除了文科方面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也无处不在,各种类型的应用题、一天的气温变化图、股票信息图、手机费的明细帐等等无一不是数学的阅读。而人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往往不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其原因何在?我不由地关注起自己每天面对的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状况。

一、中学生数学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

去年十一月份,我对自己所在学校八年级的学生( 100 人)进行了一次数学阅读状况的调查。

问卷包含五个问题:1.你喜欢阅读吗?2.平时做数学应用题你一般读几遍?3.你能经常地阅读数学书吗?4.除了数学书,课外你还阅读哪些有关数学的书籍(或报纸)?如果是书籍,你读过几本?请写下书名。5.你认为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问题回答喜欢的占 95 %,但主要是喜欢语文方面的阅读。第二个问题回答读1遍、 2 遍的约占 85 %,还有 10 %的学生回答读到懂为止,有 5 %的学生读两遍以上。第三个问题回答“能经常阅读的”占 20 %,“不能经常阅读的”占 65 %,“平时不能,复习阶段能的”有 15 %。第四个问题,学生多多少少进行过数学的课外阅读,多的 20 本,少的仅仅只是阅读过自订的《中学生数学报》和学校自办的数学报。而在阅读过的书籍中有关解题的、有关奥数方面的占了约 95 %,除去这部分很明显的应试的功利性的阅读外,其他的那种自觉的一般意义的数学阅读几乎为“零”。

对于第五个问题,学生答道:“语文阅读有教育性,它能让人有良好的思想,数学可以开发人的大脑。”“语文教我们懂得道理,数学可以锻炼思维。”“数学阅读需要思考,语文阅读是欣赏;数学比较复杂,语文简单;语文易懂,数学难理解。”“数学费脑子,语文不费脑子。”“语文诱惑力大一些,数学方面的诱惑力小一些,但受益程度比语文大。”“数学比较灵活,可以留给人一定的思考空间,但语文比较死。”“语文书中有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有生动的故事,使人忍不住要往下看,数学书虽然总是薄薄的,但要看很长时间,很多题目难以理解,需动手做。” 95%的学生对数学阅读是望而生畏。 再看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阅读能力的调查。我对八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卷失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学生阅读理解方面造成的错误约占 60 %。

鉴于以上结论,我认为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二、数学阅读习惯培养

首先,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理解和感知好像融合为一体,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把它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象”,较少运用逻辑推理思维。

其次,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