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10-18 01:31:16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 要: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创新能力

一、鼓励和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观察中思考,敢于质疑,诱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教学中,教师必须有启发式地进行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中,鼓励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教学时通过创设新颖的数学题型,促使学生提高观察的兴趣,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学的最高要求,注重知识的积累,这是创造教育的必须条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使学生养成“爱提问”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大胆发言,对解答问题独出心裁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于知识传授,把传授性教学放在核心位置,教师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绝大多数是缺乏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体现。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静动结合,给学生以实感和立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更易接受,且印象深、效果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出和谐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互动性教学,可以把枯燥烦闷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地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动机,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促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以熟悉的正方体为例,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图形中的几对异面直线。然后提出问题:“同为异面直线,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区别?”学生答:“有。”于是教师说“既然有区别,说明了单用‘异面’两字描述异面直线的关系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考虑它们的相对位置。”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平面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描述的?”学生回答:“平面中是用‘角’这个量来描述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异面直线a和b,交给学生一个数学任务:怎样引入一个量来描述异面直线的关系?学生回答:“可在直线a上取一点A引直线b的平行线b',即a与b'的夹角θ是唯一的,它可用θ来描述。”教师说:“很好。如果是空间中任取一点O,过O分别作a'∥a,b'∥b,则a'与b'的夹角是否也等于θ?”学生回答:“等于。”教师让学生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和夹角的取值范围得θ{0,90°],于是得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已知两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取一点O,过O作a'∥a,b'∥b,把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这样创设异面直线所成角出现的情境,将数学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发现和创造,使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求知,借助旧知识的迁移,为新知识开辟通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要具有启发性,能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正确把握探究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年代,开发智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体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求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地进行大胆尝试,科学合理、有独特的解题方法。应善于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一图多变的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果直线AB与平面α相交于点B,且与α内过点B的三条直线BC、BD、BE所成角相等,求证:ABα。教师提出问题:要求证ABα,只需求证什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只需求证点A在α上射影为点B,或证AB与α内两相交直线垂直。教师:“如求证点A在α上射影为点B,由题设得到何种结论?”学生:“得到点A在α上的射影在∠CBD和∠EBD的平分线上。”教师:“在何位置?”学生:“在∠CBD和∠EBD的平分线交点B上。”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想象,敢于思维创新,敢于质疑打破常规。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敢于创新,正确树立教学观,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南八中)

上一篇:用真情实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下一篇: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