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前测的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10-18 12:06:44

基于学情前测的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Story time板块是以故事为载体,让学生在阅读、学习、演译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掌握英语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和会话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 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困惑:模式化的流程给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有时吃不饱,有时“嚼不烂”;虽然重视阅读教学,但阅读始终是学生难以逾越的最大障碍……我们以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的story time板块为具体研究课例,尝试从一个角度来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关注儿童――让我们正视自身的狭隘与不足

第一次教学研讨,面对诸如“对于这个学习内容,你觉得你们班孩子的学习基础如何?通过预习,哪些新知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等问题,承担本次研究课的陈老师先是一脸疑惑地陷入沉思,继而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些不确定的猜测。不容置疑,陈老师的确做了充分的准备,研究教材,搜集教案、课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组合优化,但问题在于这一切的准备都是从“我”出发的,唯独没有学生的影子。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有了“儿童意识”,关注“儿童立场”,只不过在他们那里,儿童更多地停留在“书中”。例如备课时,教师会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因为这些资料提供了各年级儿童一般的学习起点、特点以及普适性的教学要求、目标、方法等等。此外,教师习惯于依据已有经验去猜测儿童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可“现实的儿童”“眼前的学生”究竟是怎样的?他们需要并喜欢怎样的学习活动?我们极少去正视和研究这些问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我们期待这次课例研究能从概念化的研究走向具体化的研究,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学情前测――让我们了解儿童的现状与需求

如何更好地关注“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如何有效地研究儿童的实际状态,并使这种研究结果成为教学目标制定、学习活动设计的前提依据?我们将学情前测作为儿童研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以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为基础,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技能、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力求更好地读懂学生。

我们围绕课程标准,依据教参中拟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自我评价等维度编制了学情前测题。其中语言技能共有五项测试题:第一题为“你知道哪些职业类单词呢?”此题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第二至第五题分别从新单词、新词组、新句型和课文朗读四方面了解学生在预习之后达到的学习效果。鉴于六年级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在单词预习中,我们提出了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要求。第六项至第八项分别为:说说你的梦想,以及将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在课上,你希望老师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课后,你希望老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主要从价值观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为了确保本次学情前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学生问卷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团队对问卷内容进行了现场测试和情况记录。

三、样本分析――让我们基于现实进行构想和设计活动

本次学情前测共有六(3)班52名同学参与。在问卷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现场测试。第二次教学研讨,我们立足于前测的数据分析,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

1.培养思维能力,用语言做事情

数据呈现:第一道前测题“搜集职业类单词”中,48人能熟练说出已学过的职业类单词,如doctor,policeman等等,4人能说出课本以外的职业类单词;第二道前测题:New words(astronaut、pianist、dancer、football player ),45人能较为熟练地说出职业类单词,4人只能说出部分职业类新单词,3人能用英文解释职业类单词。

教学设计:依据数据信息,在学习“单词”的活动设计中,第一,采取集中学习,但减少“教”的时间和力度,通过“How can you read this word?”“How can we remember it quickly?”等问题,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拼读技巧和记忆方法。第二,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用语言做事”的思想,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尽量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就单词学习而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在学习活动设计中,我们有意识加重了用英文解释职业类单词这一学习环节的比重。如“dancer”一词,先给出句型“A dancer means who can well.”学生轻松表述出“dance”,接着学生套用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如“A dancer means who is good at dancing.”在后来的“football player”一词的学习中,学生运用“A football player means who...”这一句型更加得心应手,思维也更加开放。

2.提炼核心问题,搭建文本支架

数据呈现:第三道前测题New phrases(in the future , care about,in the World Cup ,fly a spaceship to the moon),4人会读部分单词,42人会读所有短语并理解短语的意思,2人能在句子中运用这些短语;第四道前测题New sentences(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be … ),1人听到句子能理解意思,35人在听懂的基础上能进行应答,36人能在情景中较为准确地运用句型。第五道前测题“对于Story time,你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呢?”38人能理解课文,但个别单词的发音不太到位,12人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人能复述课文。

教学设计:依据数据信息,在文本学习活动设计中,突出“运用”和“自主学习”。我们将文本分成“男孩梦想”和“女孩梦想”两个部分。在“男孩梦想”章节中,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每个男孩的梦想及其原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短语,如“care about”,通过询问学生“How can we care about our teeth?”,促进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再通过“who”“what dream”“why”三组关键词的提炼,帮助学生掌握谈论梦想的核心句型和文本支架。在学习“女孩梦想”的环节,尝试了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去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而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表现精彩纷呈。以学习为中心,变框架为支架,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发展需求

数据呈现:第六道前测题“你有什么梦想,能不能谈谈你的梦想和理由,以及你将为梦想做出什么努力?”学生的理想丰富多彩并有相应达成梦想的措施。如有学生想成为一名警察,因为自己喜欢帮助人,所以要多运动,锻炼身体等等。第七道前测题“在课上,你希望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呢?”学生的期待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能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二是能拓展更多职业类的单词。第八道前测题“课后,你希望老师布置什么样的家庭作业?”学生的作业期待主要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课文,二是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职业梦想,三是写一篇有关职业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依据数据信息,在post-reading语言输出环节,我们设计了学习活动“Share our dreams”,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先提供一些新的职业类单词如“artist、magician、pilot、model、fireman、guide、scientist”供学生学习。这些单词或较简单,或由学过的单词变化而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围绕职业进行讨论,在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和拓展,并总结出“Diligence, Resolution, Education, Ability, Major to make a word‘dream’”。最后提供开放型的语言支架,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My dream I have a... I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From now on... I will. I wish my dream will come true.有了之前的语言储备,激活了学生话语表达的空间,从而培养了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家庭作业则是尊重学生的期待,布置了数据分析中的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

我们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访谈中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较为满意且掌握到位。恰如其分的系列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亲历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自主建构,进一步实现了自我的完善与发展。我们也期待通过基于不同课型的多种形式的学情前测,更好地了解儿童、服务儿童。

(蔡雪飞,溧阳市文化小学,213300)

上一篇:格式合同免责条款的民商法规制 下一篇:《一个都不能少》――无疆之爱,无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