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宏观的造价管理对策

时间:2022-10-18 11:30:56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宏观的造价管理对策

一、前言

《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出台实施已经五年,在这最初的五年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基本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社会全面监督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同时为建设市场主体创造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市场竞争环境。纵观五年来我国造价管理的发展,总结造价管理中存在的利弊,为下一个五年做好准备,对市场管理主体定出新的目标是当务之急。

二、国家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目的

我国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目的是要真正实现市场确定价格。在招投标过程中,发包人提供拟建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并承担施工过程工程量变动的风险,而承包商则根据发包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并结合企业的实力进行报价并承担工程实施过程价格变动的风险。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双方以投标时的综合单价和竣工后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为主要依据,结合双方的约定来确定结算价格。最终实现“量价分离”,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从而节约社会建设成本。

三、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一大部分企业综合单价的制定不符合清单报价的精神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实施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自主报价,但是,目前由于大多数施工企业未能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施工企业缺乏自主报价的能力。在制定综合单价时,多是按照地区定额内各相应子目的工料消耗量,乘以自己在支付人工、购买材料、使用机械和消耗能源方面的市场单价,再加上由地区定额制定的按工程类别的综合管理费率和优惠折扣系数,一个分项报价就生成了。

对于整个工程来说是相当于把一个工程按清单内的细目划分变成一个个独立的分部分项工程去套用定额,只是在形式上遵守清单计价的格式,实质仍是定额计价模式的延伸。另外,如果两个企业用的都是地区颁布的定额,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一样,然后用综合单价法和用工料单价法计算所得的总造价总是大同小异,体现不出企业管理水平的优越性。这并不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本身固有的缺点,而是由于应用的不完善造成的。

2.《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因为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区具体实际的情况不同,而清单中每个分项或措施项目所含的工程内容会有所差异。因此《清单规范》附录中的“工程内容”并没有区别不同的设计或者是实际工程情况,就某一具体工程而言,确定综合单价时附录中的“工程内容”仅供参考。因此,这样就体现不出《规范》的权威性,很多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一些不符合《规范》的造价活动。

3.针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造价管理制度还有所欠缺

工程量清单是种全新计价模式,其核心是为了配合工程价格的管理制度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需要新的观念和新的造价管理模式,适应这项改革工作。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制度的主要依据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国家标准。但是施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必须配套有详细明确的工程合同管理办法来保证。我国虽然在2000年初由建设部颁布实施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推广实施后没有配合相应的合同管理措施。

4.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人员的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建筑市场部分造价人员没有很好贯彻《清单规范》的精神,工程招标时发包人设置标底不合理的压低报价,工程结算时作施工单位是努力想办法索赔,而作为业主方的造价管理人员是想尽办法克扣,部分造价人员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的基本职业要求。

四、在新形势下发展清单计价模式,政府造价管理主体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政府应对全部建筑市场主体的企业定额建设给予指导和帮助,积极推进企业的定额建设

政府造价管理机构作为全社会造价管理的检查机构,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考核检验标准;投资方应该对自己的投资项目有一个合理的造价控制依据;造价管理又是施工企业和造价咨询机构的经济命脉,显得更加重要。现在很多企业都是把定额的制定和管理工作依靠政府造价管理部门来制定,这样无形中给了市场主体一个依靠的屏障。今后政府造价管理部门不再为企业提供消耗量指标(地区定额),但要加强对企业造价编制合理性的审核,以确保其合理性,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这样企业如果想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任务,就必须按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企业定额。

2.统一造价的构成和归类,制定适应《清单计价规范》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工程造价的组成和分类各个地方有一定的差异,为了让《规范》更好的贯彻和执行,应全国统一造价的构成和归类。促使投标人在“竞争费”上做文章,打破低水平竞争,充分体现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应《清单计价规范》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从而规范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工程结算等行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建设工程造价制度的改革,使之更加完善、科学、合理。

3.进一步提高《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完善性和强制性

对于国家主管部门应该汇总五年来各个省份清单计价的优秀经验,根据施工过程来合理确定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清单规范》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如果《规范》调整了预示着企业定额也必须进一步调整甚至是重新编制,因此还要保证《清单规范》的时间相对有效性。我们的造价管理也应该随着国家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体现出造价管理与时俱进。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造价人员的管理水平,为整个社会造价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清单计价模式的发展

首先,应加强预算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预算人员应严格按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工程报价,防止无限压价、哄抬造价等行为,查处私自承接预算编制任务,以及其他损害业主、国家利益的现象,以保障工程量清单造价制度健康有序的实施。

其次做好建设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班、专家讲座与研讨会,以及相关报刊杂志进行广泛宣传,使全行业了解造价体制改革、认识造价体制改革、接受造价体制改革。为清单报价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让建设市场主体尽快适应新的计价模式。

上一篇: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下一篇:准时制思想在BOPP薄膜生产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