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价值工程实施低成本战略分析

时间:2022-09-23 11:26:38

企业应用价值工程实施低成本战略分析

低成本战略作为一种基本的竞争战略,无论什么样的公司都可以采用――制造业公司、服务业公司和非赢利组织,可以应用于任何产业环境中,所以研究企业如何实施低成本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条件

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的指导思想是,要在较长时期内在价值链的各环节上企业产品成本保持同行业中的领先水平,并按照这一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企业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实现低成本战略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产量要达到经济规模;二是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三是企业必须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四是要严格控制一切费用开支,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及其他一切费用。

二、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是一种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力图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必要的功能,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的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它分析了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的关系,以功能分析为中心环节,设法消除多余功能和补充不足功能,满足用户需要,从而使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价值最高。产品的价值等于功能与成本之比。

三、应用价值工程技术实施低成本战略分析

通常,低成本只是企业成本战略的一个方面,它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影响企业低成本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产品功能和产品成本。只要在某一层次的市场中,产品功能确定的情况下,产品的成本足够低,企业就具有了低成本优势。价值工程所追求的是辩证地处理成本与功能的关系,实现产品的高价值。所以在低成本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应用价值工程就能有效地实现低成本。

1.产品功能分析

低战略要求企业的产品能够销售出去,这涉及到产品的营销思路,销售人员工作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产品的功能是否符合顾客的需求是其中的关键。利用功能分析方法对企业已有产品功能进行分析,可以明了产品功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异同。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分析可以明确得知该产品能否满足顾客的需求,其实际功能与设计功能相比是否有出入,如果产品实际功能与设计功能相同且符合市场需求,在实施低成本战略过程中,仅需要考虑如降低成本;如果产品的实际功能与设计功能不同或虽相同但要改变,在低成本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考虑成本怎样降低,还要考虑功能的改变。

2.控制成本驱动因素

实现低成本优势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控制成本驱动因素和重构价值链。控制成本驱动因素是低成本战略实施的第一步。在产品的功能分析阶段,已经明确地知道了每一项作业所对应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系统和价值工程的评分方法,可以将每一项作业的成本和功能定量地求出,以此为基础将价值比率的公式改造为:单项作业价值比率(SV)=单项作业功能(SF)/单项作业成本(SC)此时,就应考虑对成本驱动因素进行控制,其基本的控制步骤如下:

(1)如果产品实际功能与设计功能不相符或虽相符但与市场需求不符,增加或删除某些作业,以达到增加或减少某些功能的目的;

(2)求出单项作业价值比率SV1, SV2 ,SV3 ……SVn;

(3)选择作业I,寻找与其单项作业功能相同的所有替代作业, 并求出其单项作业价值比率

SV11 , SV12 , SV13 ……SV1n;

(4)从替代作业中选择单项作业价值比率最大

者, 替代原有作业I , SV1I = max{SV11 , SV12 ,SV13 ……SV1n};

(5) 对所有作业均重复实行以上两步工作。

通过以上各步骤的实施, , 从控制成本驱动因素的角度而言, 企业产品的价值比率V 已经扩大, 部分地实现了低成本战略。

3.价值链重构

完成上述工作后, 就应该考虑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整合, 以求实现价值比率V 的进一步增大。

价值链重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企业价值链分析。一般而言, 企业的产品价值链总体上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即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从作业成本系统的角度而言, 每一阶段均由不同的作业构成, 产品的价值链实际上是一系列作业活动的组合, 作业活动的改变会导致相关价值链环节的变动, 价值链的重构实际就是对多项作业的删除与合并。

(2)作业活动的删除与合并。在产品功能分析阶段, 每项作业活动与其对应的功能均已明确, 但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并不是每项作业都能对应有一定的功能, 因此我们将作业活动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的存在与企业的生产状况有一定的联系, 据有关资料统计, 在企业的全部作业活动中, 非增值作业要占到产品总成本的25%以上。非增值作业可以划分为两种: 一种是单独存在, 其存在与否不影响增值作业的进行, 如零件堆积、返工、检验等; 另一种是与增值作业共同存在, 如果缺少它, 某些增值作业将不能进行, 如原材料特别发送、原材料的搬运等,它是连接两个增值作业的中间环节。对于单独存在的非增值作业, 企业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其存在的成本动因, 减少其存在的必要性。对于与增值作业共存的非增值作业, 由于其起到连接增值作业的作用, 企业不光要采取措施尽量删除它, 还要对产品的生产流程重新设计, 将一些增值作业合并, 使其在没有非增值作业连接的情况下也能顺利进行。完全删除非增值作业和所有增值作业完全不相关是不现实的, 但企业应以此为追求目标。非增值作业的删除和增值作业的合并对企业产品的功能没有影响, 但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 从而使价值增大, 实现低成本。

上一篇:论大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比较 下一篇:盐湖钾肥推行“6S”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