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户外休闲运动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

时间:2022-10-18 11:22:58

影响我国户外休闲运动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

户外运动是在自然场地举行的一组集体项目群。其中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在野外露营、野炊、定向运动、溪流、探险等项目。户外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能够培养个人的毅力和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的能力,深受青年人的欢迎和青睐。户外运动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户外休闲是以休闲为目的,以乡野空间和荒野空间为主要活动场所,以非竞技性的户外运动形式和内容而进行的休闲活动。户外休闲可以满足个体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寻根情结。户外休闲不是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是一种融休闲、娱乐及健身于一体的集体项目群;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旅游方式,而是一种把旅游、运动、文化、人际交流紧密结合起来的生活方式。

>我国户外休闲运动勃兴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有94.5%的美国公众选择户外运动作为休闲活动方式。绿色、氧气、阳光、乐趣成为欧美公众选择休闲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随着休闲方式的多元化,公众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选择,对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户外运动将成为休闲方式的主流。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发了诸如高原登山、黄河漂流、赛龙舟、那达慕大会、冰雪旅游等户外运动项目。我国具有户外运动资源数量大、类型全、价值高的优势,我国户外休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户外休闲发展有其自身的成因与规律,与经济、社会、环境的三维系统存在高度相关性,休闲社会情境下户外休闲的勃兴主要依赖于4个关键因素。

时间因素盈余时间与自由支配

自由在人类的价值观念中代表彻底的正面意义,自由与闲暇是户外休闲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从时间维度上划分,闲暇有小闲、中闲、大闲:小闲是8小时之外日常闲暇,是一天中的三分之一;中闲是大周末,是一周中的三分之一;大闲是法定假日和带薪假期,是一年中的三分之一。所以,休闲是围绕着生活的三分之一在做文章。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标准,休闲社会具有所谓“四个三分之一”的特征:人们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休闲,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休闲,三分之一的人员在休闲产业就业,三分之一的GDP由休闲产业创造。闲暇时间是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对闲暇时间的放任自流,从根本上说是对这种宝贵资源的浪费。马克思指出,闲暇增加是未来社会的根本条件和主要特征。罗素则指出,运用闲暇的能力是检验人类文明的最后手段。而科学、健康、文明地进行休闲活动,是人全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领域,对塑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制度因素社会特点与劳动特性

农闲时代,旅游是一种权力,休闲时代,旅游是一种权利。“劳动是光荣的,休闲也光荣;劳动是生产力,休闲也是生产力。”只有在休闲成为一种社会广泛承认的制度前提下,户外休闲才能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发挥其积极意义,并使最广泛人群从中获益。于光远先生1994年就曾为在我国休闲发展发出制度呼声,提出“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的著名论断。

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休闲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颁布,与此同时《旅游法》浮出水面,在发展目标中强调了休闲意识的提高以及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事实上,正是因为带薪年假难以落实,休闲旅游需求不得不在每年集中释放,导致“黄金周”等乱象丛生。

活动因素休闲载体与游憩机会

“休”是人靠在树上,“闲”是门中有月,户外休闲要有一定的资源环境和意境。正如明代学者陈益祥所言:“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脑,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可见户外休闲要有活动载体才能实现。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发了诸如高原登山、黄河漂流、赛龙舟、那达慕大会、冰雪旅游等户外休闲项目。我国户外休闲资源丰富多样,但存在着人均资源少、资源分布与利用不均、生态冲击压力大等挑战,尽早进行户外运动资源分类和规划十分必要。

户外休闲游憩地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保存户外资源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确保对使用者的长期吸引力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如何应对需求多样化趋势,为使用者提供满意的游憩体验。要依据资源禀赋进行合理定位,促进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户外游憩地协调发展,实现我国户外休闲游憩资源的优化配置。

状态因素自由精神与灵魂投入

美国心理学家席齐克森特米哈用“畅(flow)”的概念来描述休闲的最佳状态,即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的体验。21世纪,中国作为一个“游客帝国”崛起,这是属于中国人的大旅游时代。

“好玩”是指喜欢休闲、乐于休闲。“玩好”是要玩的有品味、玩的有文化。开阔视野也好,体验文化也罢,中国游客似乎应该先学的,是怎么去玩。“旅行的长度由时间决定,旅行的宽度由目光决定,旅行的深度由心灵决定”。在户外休闲中要达到“畅”的最高境界,必须是心智、情感和身体的深深投入,这也是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生活需要接受高度训练的原因。

户外运动多数带有风险,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我们不提倡无意义的冒险,但是人们最大的需求从来都不是追求彻底安全,合理的有成功机会的冒险和挑战总是胜过这些需求。户外休闲具有典型的深度休闲特性,所谓深度休闲是指人们有系统的从事一种活动,投入如事业般的专注,借此机会获取及展现特殊的技巧、知识及经验,这使得参与者有非常充实及有趣的感觉。

>我国户外休闲发展阶段与趋势解析

户外休闲迎来刚性需求

1970年,托夫勒在名著《未来的冲击》中,预言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将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体验经济有序发展。著名的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曾预测,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精神,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休闲将成为一种刚性需求,总体上进入全民休闲的时代。根据西方国家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出现多元化趋势,回归自然的多元化深度户外休闲需求迅猛增长。

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发展“休闲、登山、滑雪、潜水、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开发与营销服务”。按人均GDP标准测算,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人均GDP1000-3000美元),而部分中心城市和部分阶层已处于消费多元化阶段(人均GDP4000-10000美元)。目前我国人均GDP为5000美元左右,与此GDP水平对应的户外运动主要有越野跑、穿越和登山;未来十年内人均GDP将有望达到10000美元,露营、自行车、滑雪、冲浪、攀岩、自驾越野等户外运动将迅速普及。

小趋势里埋藏着大未来

在不长的时间内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已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根据美国户外产业协会OIA报告,在美每年都有1.4亿以上人次参加户外活动,其创造经济产值达7300亿美元(见上图)。

据三星服装研究所分析,户外服装已逐渐浮升为服装的主流,韩国2012年人均户外用品消费约为600元,美国和欧美则分别为530元和260元。据COCA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户外品牌零售总额达145.2亿元,我国人均户外用品消费约为10元,占整个服装市场比例为0.7%,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目前我国户外休闲运动的有效需求远未充分开发,行业规模经济尚未形成。户外休闲产业将通过提供具备吸引力的户外体验内容,强调各产业之间的融合趋势,通过产业资源深度开发与产业形态跨界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更高的产业附加值和溢出效应,从而构成巨大的消费经济构架。马克·佩恩 认为世界存在“小趋势”:美国1%的人口因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身体特征而构成小群体,小群体形成小趋势,小趋势里埋藏着未来的大趋势。在我国,户外休闲正从小趋势走向大未来。

上一篇:书法临创浅议 下一篇:央行缘何紧盯“宝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