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时间:2022-10-18 11:15:32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一项活动的内驱力,是入门的先导。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设计一些演示实验,创设出问题情景,利用实验来演示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求知识的情境中去。

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观察是学生自己获得物理感性认识的源泉,物理观察包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物理实验探究过程的观察。观察是研究物理的入门向导,没有观察就抓不住现象,就不可能发现规律、深入研究物理规律。例如,没有牛顿观察思考苹果落地,就发现不了万有引力,没有伽利略观察礼堂吊灯的晃动就发现不了摆的等时性,观察的目的在于发现现象、了解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能否达到观察的目的关键在于能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水平,所以在具体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由表到里、由粗到细、有顺序地去进行观察事物。

比如观察水的沸腾,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让学生观察烧杯底和烧杯的壁,问他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会观察到有小气泡附着在烧杯的器壁上。接着让学生继续观察,学生会发现气泡在慢慢变大,再接着会观察到有的气泡可以离开器壁上升了,再问上升的气泡大小如何变化?气泡最终又怎样了?继续观察,看温度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再观察气泡比先前又有怎样的变化?当水沸腾时,让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还变不变?气泡多不多?气泡上升的速度快不快?气泡上升过程中大小又如何变化?上升的气泡跑到哪里去了?问题提出后,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积极地进行观察,通过反复提问、观察,使学生增强了观察能力,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提问和思考。要求学生既能整体观察又能够多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地去观察,而且还能结合物理现象分析其原因。

三、重视分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挖掘学生的合作探究潜力。

教师能否转变教学观念,角色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是学生能否真正实现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一个“激励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和显在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探究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释放学生内在的探究能量,使合作探究的种子发芽、成长。

在实验探究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对实验进行设计,选择实验器材、制订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例如:电学实验还要设计好实验电路图,要用什么器材和仪器,拟出相关实验步骤,并画好记录表格等。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如果是并联电路,在连线时,应将电路分为干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干路按顺序进行,其次为支路;干路中必须有开关(先断开)。接线时可用“小技巧”:将导线按顺时针方向绕上,锚紧螺丝即可,学生先检查,再经教师复查后,学生方可进行实验测量。实验后还要进行分析论证,实验交流和评估。

四、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物理中的不少概念、原理都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小实验的开展起到了使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身边的物品做代用品,既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又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实验一般是学生一个人在课外或家里完成,实验过程必须一个人组织、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一个人解决,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如:讲授“电压”一节后布置了学生自制水果电池的小实验,一些学生经过实验总结出影响水果电池电压高低的因素。在学了“摩擦力”后,让学生在家里作筷子提米的实验,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让学生在家里自己自制潜望镜,学习“沸腾”后,让同学们在家里用“纸盒烧开水”等等,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情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了提高,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实验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收获,都会有新的发现,尝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得到了增强。

当然课外小实验往往是学生一个人在家里完成,而学生做实验会局限于表面现象的观察,或片面地追求实验过程的完整,而忽视了对细微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的思考,不善于分析推理,研究其实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指导,否则实验会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作用。首先教师在布置小实验前,要对实验用品的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观察的重点等作好指导。其次还要求学生记录好实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自己探究得出结论。为了避免个别学生嫌麻烦在家不做,让家长也配合老师做好督导工作。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小实验带给他们的快乐,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事实表明:如果对学生的课外小实验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并进行正确的指导,必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以情境创设为载体 创造有效性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