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的思考

时间:2022-10-18 10:17:10

课堂导入的思考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引导学生迅速从课间的放松中融入课堂氛围;同时也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畅通的桥梁。

关键词: 课堂导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17-01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由重视知识的传授,到关注过程与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体验,分享经验,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所采取的任何教学措施都必须围绕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方向开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规律进行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充分调动学习动机,开启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的得到发展。而课堂导入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犹如戏剧中序幕,说书中的开讲,能够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引导学生迅速从课间的放松中融入课堂氛围;同时也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畅通的桥梁。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1、引起学生关注,导入教学情境

上课开始时,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间放松、愉悦的状态中调整过来,教师直奔主题和重难点进行讲解,纵然滔滔不绝,往往都是事倍功半,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精心的课堂导入设计,利用好课前3~5分钟的时间,做好教学前奏,完成课间与课堂的过渡,能够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情境。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

“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最为持久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不断引导学生不断的探索。尽管课堂导入一般不涉及知识内容,但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来看,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的开端。同时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

3、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氛围

独特的教学设计,除了活跃课堂,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的渠道。很多教师喜欢分享个人生活经历,用做课堂导入。这些生活经历往往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但也是容易被忽视的。这样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刺激着学生探求生活背后的科学内涵的求知欲。

4、承上启下,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之间有着自己内在的逻辑关系,知识点之间不是隔断的,有着自己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通过课堂导入,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同时也可以明确新知,在旧知与新知之间找到最短的途径,实现“温故而知新”。

二、课堂导入的方式

1、复习导入

“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复习导入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或阐明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询问质疑,将学生带到新的课题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导入。这是目前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导入方式。开始上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或以前学习的知识,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之间进行联系,导入新课题。自然妥帖,简单有效,比较适用单元内的教学,便于体现单元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教师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学生的情感随情境的推进自然进入角色、状态,触景生情,产生探索新知的渴望和冲动。这种导入方式经常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实和现象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带有悬疑性的问题导入新课。

伴随多媒体走进课堂,CAI的兴起,为教师更好创设情境提供了便宜。丰富的网络资源,影像资料,真正实现情境再现,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情境中。

3、质疑导入

质疑导入是教师以问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质疑导入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着力点放在哪。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往往选择教材内容中的关键处,变化处,矛盾处,细节处,深刻内涵处。

质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预设好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推进课程;一是鼓励学生发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教师设问就要求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科学性;学生发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其效果往往要高于教师发问的方式。学生发问,效果明显,对教师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极强的课堂管理能力。

4、目标导入

目标是学生发展的预期效果,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教师一开始就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征服欲望,当目标达成时,还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三、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课堂导入方式,应该灵活使用,交互使用,综合运用,而不应机械、单一,生硬套用。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应该事学生的思维处在一种活跃的状态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高峰.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的探讨[J].教学艺术,1999(5).

[2]裘大彭,任平.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J].人民教育,1994(2).

[3]李家清,新编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略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有效研读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