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移民普法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18 08:07:50

【摘要】“群众喜闻乐见,普法工作才出成效。”而移民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更多的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县在移民工作上一直坚持“普法先行”,并根据不...

新时期移民普法现状调查报告

水电站是全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我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电项目,工程建设共需移民5万人,其中30375人,县内安置2.3万人,现已完成县内安置2.1万人。移民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从移民的动迁、安置直至和谐融入到迁入地,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矛盾,情况复杂,稍有不慎就极易引发的冲击波,维稳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一、剖析现状,理清思路,把握安置地普法工作方向。

县移民普法工作已进入第四个年头,移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移民遇到矛盾纠纷更多地选择找司法部门依法调解,权益受侵害时也学会了依法表达诉求。但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必须看到,安置地移民诉求增多,有增多的趋势,小纠纷、小矛盾时有发生,稍有不慎,就会一触即发。

目前,随着移民逐步迁入安置地,县移民工作重点逐渐转向“促进移民和谐融入”。在各项工作的深入过程中,我们发现新形势下移民普法工作需要着重引导好三个方面矛盾的调节。一是移民和政府的矛盾更加白日化。搬迁前移民和政府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费、点”两个问题上,即要求补偿费高一些,安置点好一些,而现在随着移民陆续入住安置地,诱发矛盾纠纷的因素增多,原因有大有小,既有与移民政策直接相关,也有与移民安置挂上钩的,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需要安置地的政府来具体落实解决,然而,政策本身的滞后性、安置过程政府的倾向性(如倾向生活相对贫困的移民户,在补偿政策上有所区别等)、安置地政府解决生活琐事的效率等等,都极易引发矛盾;二是移民和安置地群众之间的矛盾群体化。由于是非自愿移民,移民心理肯定有情绪,移到安置地后,面临着全新环境,几乎要从零开始,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势必存在诸多困难。比如,在建房上要受到经费的困扰、在田地分配上要遇到与当地群众划分利益的难题,在生活习惯上要面临着与村民文化融和的问题。特别是大部分移民原本生活十分困难,普遍习惯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农作生活,缺乏多种谋生技能,面对无依无靠的陌生环境,多少会对未来产生迷茫心理。有的移民一家人都处于“零就业”状态,又无经济来源和一技之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股不稳定因素。同时,由于在安置过程中政府各项政策的照顾,移民普遍认为政府能包办一切、包治百病,从而把自己定位为特殊公民,需要时时处处享受优于当地村民的权益,正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一些小事往往会被小题大做,一些移民群众不愿意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行事,一旦移民中有一个或是少数人与当地村民发生口角打斗,就马上发展成为群体性的对抗。像去年发生的石帆移民聚众哄咂防盗门商店事件;三是移民与移民之间的矛盾更具体化。移民陆续入住安置地后,生产生活也随之逐步恢复,而移民个体利益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系列相邻权纠纷、经济债务纠纷、家庭琐事纠纷等农村常见纠纷。

二、情法相融、创新形式,精抓安置地移民普法工作。

“群众喜闻乐见,普法工作才出成效。”而移民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更多的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县在移民工作上一直坚持“普法先行”,并根据不同阶段移民工作的特点,以情感人,以法育人,情法相融,创新普法形式,从而促使广大移民群众对法律政策由抵触到认同,由认同到支持,由支持到“带法回家”。

(一)走进安置地,普法显真情,树立新时期移民普法教育工作新理念。

县委、县府高度重视移民普法工作,抽调人员,深入安置地,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移民普法工作动态。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由于移民本身对政府的抵触心理,常规的法制教育模式,比如说上法制课、设普法咨询台等形式效果并不明显,有时还可能起反作用,移民容易认为是对他们的一种恐吓。因此,县委、县府在“和谐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确立了将法制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移民普法教育工作新理念,实现“两个强化”。

一是强化移民干部的法律素养。一直以来,县委、县府陆续抽调优秀干部专项负责移民工作,在移民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移民工作。针对新的形势、新的热点,县委、县府认识到干部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移民问题解决的成败,而移民问题解决的成败又直接关系到政府政策的落实程度,影响到移民和政府的感情,进而影响到移民群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最终影响到安置地的和谐与否。县在不放松对移民群众加强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移民干部的培训。县普法办出台《县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以完善的制度积极引导干部学法用法,从而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在移民工作中的决策能力、纠纷调解能力。

二是强化移民干部与移民群众的亲密度。只有切实解决移民群众生活中的难处,才能得到移民群众的支持。而干部素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加强了,县委、县府抽调各乡镇、各部门优秀干部入住移民户,要求每位干部发扬“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深入实施“四联”工作机制,采取全面到户走访和重点对象走访相结合,每位联幢干部每周全面走访移民户不少于一次,重点对象不少于二次,及时通过入户走访与移民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了解掌握移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与移民之间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普法,干部们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及时帮助移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政策理解上的缺漏、意思表达上的陋习,不失时机的在移民家中上好法制课,全力将移民群众引到法制的轨道上来。在全县“和谐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特别制定一系列感恩教育、法制教育活动细节,县委书记县长更是首先带头下乡进行普法讲课,倾听民意,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让移民群众在迁入地更能感受到温暖,掀起了各乡镇各部门领导下乡宣讲解决矛盾的热潮,“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活动继而有声有色的展开,形成从上到下,从单位到个人,从当地群众到移民,人人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走进移民家,倾听移民声,实现普法教育形式的“三个创新”。

移民普法工作兼具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时效性、责任性、政策性等重大特性,只有做到部门协调、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一直以来,县在移民普法工作中,十分重视部门间的联动。如为了使移民能尽快融入当地生活,转变其“特殊公民”的错误观念,2005年9月,县工程指挥部、县普法办要求全县各相关单位广泛开展移民安置地专题法制宣传服务活动。随后,公、检、法、司等单位组织人员先后到移民安置地乡镇的各移民小区开展现场法律咨询活动,解答移民群众的法律问题。为了使移民懂得依法用水用电,2007年3月,县司法局、供电局、移民指挥部等部门联合,到油竹、温溪等移民安置地开展“水电费收缴”专项宣传活动,由供电局提供修电表、识水表等日常服务,为移民群众生活提供方便,县普法办、司法局发放《依法用水用电专题法制宣传》一点通、《以案说法80例》等法制宣传资料,移民指挥部负责相关政策解释等,通过各部门现场宣传、现场咨询、现场办事的方式让移民群众充分理解依法用水用电的现实意义,自觉缴纳水电费,节约用水用电。我县在紧抓移民普法工作部门联动过程中,十分注意倾听移民心声,拉近和移民群众的距离,实现了普法教育的“三个创新”。

一是创新移民普法内涵,提高普法的实效性。县注重把开展移民普法教育与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做到移民需要什么法,就普什么法,哪里需要法,就到哪里普法,加大、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农村土地承包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移民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分类指导,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发挥重点对象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身说法。

二是创新普法形式,开展针对性教育。在对移民的普法教育中,注重贴近移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努力创新普法方式,采用法律知识问答、以案说法、以图释法等形式。2007年8月,县司法局法制宣传百站行活动在温溪启动,该活动以各个移民安置点为重点普法区域,综合了法制课、法制图片展、法律咨询、现场法律服务等全方位的法制教育内容,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我县还通过移民干部走家串门,从关心了解困难入手开展移民思想工作。通过这种“一帮一”的方式,深入宣传法律法规和移民政策,给移民讲解违法案例,教育和引导移民遵纪守法,不仅拉近了和移民群众的距离,而且制造了一种潜移默化中普法的良好氛围,一些移民干部还成了移民的法律顾问。

三是创新安置地普法机制,开展渗透性教育。注重发挥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安置地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扎实有效地推进移民群众的学法用法工作。把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植根于法治实践之中。同时强化普法互动环节的设置。为了提高移民群众学法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普法教育的有的放矢,县在编发安置地普法资料的同时注重强化普法互动环节的设置。全县各行各业干部群众组成了强大的法制宣传队伍,有声有色的开展了“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教育、送法律”五送活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回头看活动、“法制宣讲百站行”等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发放以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讲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资料;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法制节目、法制专栏定期宣传,“法制电视剧展播栏目”、“普法之窗”等栏目深受群众欢迎,如《守法故事50篇》中的“读故事学法有奖互动答题”活动就是一个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互动环节。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县普法办利用“普法之窗”的平台,开通赠书热线,群众只要对“普法之窗”的内容感兴趣,就可以拔打热线电话获赠《守法故事50篇》,化被动学法为主动学法。于是,移民群众逐渐意识到扰乱公共秩序等过激行为的严重性,懂得依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对电站的建设也由抵触转为支持,开始配合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感受实践、以人为本,浅谈移民普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电站移民外迁工作已接进尾声,随着移民陆续进入安置地恢复正常生活,负责移民工作的移民干部也将陆续回到原单位开展工作。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有效探索移民普法宣传新路子,对做好全县普法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一)以点带面、树立典型,建立移民普法工作长效机制。

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一是要积极地总结推广有关移民普法工作的先进经验,树立宣扬先进典型,善于用典型来引导和推动工作。二是树立移民学法典型,由移民群众自己来普法。移民和移民之间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通过移民群众自身走家串户来说法,更具有说服力的宣教度。移民干部动员移民中文化素质高、法制意识强的移民群众,组建一支移民普法宣传员队伍,走家串户进行宣讲,同时提供日常法律咨询,与此同时,密切县普法办与移民普法宣传队的联系,及时给予支持,建立移民普法工作长效机制。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进一步扩充移民普法教育内容。

随着移民群众逐步恢复生产生活,对法律的需求日渐突出。如何加强对他们的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是安置地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要使移民普法工作深入扎实,仅有普法教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要积极联合部门力量,在移民普法教育工作中加强公安部门、综治部门、劳动部门、工商行政等部门的联动,融入各部门的专业法,借助各部门的力量,壮大普法队伍,扩充移民普法教育内容。将对移民的普法教育与部门服务相结合,使教育与服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努力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三)互帮互助、加强融入,增加移民和当地群众互动学法环节。

移民群众是县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要切实提高移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快和谐融入进程,那么在普法环节的设置上密切注意结合加强移民和当地群众的感情,以学法促亲情,大力营造普法宣传的良好氛围。如腊口镇倡导移民文明选举,移民候选人叶友明也深入到当地村民,作出“移民代表不仅要移民代表更是全体村民的代表”的承诺。叶友明高票当选后,立即到选区征求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了当地村民对移民的认同度,通过之前在安置地开展依法选举普法宣传,动员移民村民一起来支持选举工作,选举取得明显成功,村民和移民的关系更得到了明显改善。

上一篇:行政监察活动通知 下一篇:区教育局校舍安全建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