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发展 促进生态型文化城市建设

时间:2022-10-18 07:18:50

突出特色发展 促进生态型文化城市建设

高邮作为江苏苏中与苏北接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它的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应以突出三个“特色发展”,加快生态型文化城市建设,推进现代工商新城、滨湖生态名城建设进程,率先崛起苏中地区。

文铸魂:以文化特色发展率先崛起

高邮是江苏省、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集邮之乡、中国民歌之乡。高邮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文化也正在推进今日高邮的科学发展新征程。

突出历史文化重点。为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高邮对外城市形象和知名度,高邮已启动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建议健全和完善高邮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机制,建立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通过各方联动,形成上下一致。同时,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投入力度,保证配套资金投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确定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一带、一区、两片、多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空间框架中“一带、两片、多点”都涉及高邮,高邮可以进行城市总规修编,编制专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规,使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协调起来,保护好名城古运河历史街区、龙虬庄文化大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遗址。

引进文化发展创新观念。建议引入“原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规划选择建设独具特色的里下河地区汉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如在马棚、横泾或者江淮地区回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保持人文环境风貌,确保文化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结合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推进规划开发高邮运河西岸旅游风景区建设,注入江淮流域历史文化思想。同时扩展思维,如可将高邮运河湖滨渡口至镇国寺段运河沿岸城市区域与现有南门大街盂城驿整体规划,特别是原高邮镇行政范围内南郊三角区范围地域与城南经济新区整体规划,结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强化城市规划导向作用。依据扬州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发挥高邮的驿站、邮文化、运河文化等品牌作用,开发出特色文化产品,突出城市人文个性,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深入挖掘、展示江淮地区民间传统文化,提升扩展双黄鸭蛋文化节、“七夕”节,以及高邮、界首、三垛、临泽、菱塘等地方特色内涵,并可以通过提炼培育人文精神,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制定城市文化保护管理办法,把城市文化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保护和管理;通过对建筑高度、色彩与风格控制、街道景观与界面的处理、高层建筑布点与城市天际轮廓线的组织、城市地形地貌的保护等手段,突出城市特色。

毋庸置疑,高邮深厚的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价值、率先崛起苏中的重要特色。

绿为脉:以生态特色发展率先崛起

绿色是生命的原色。高邮地处高邮湖滨、古运河畔,又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平原绿化先进市,高邮市已连续多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近年来,高邮按照滨湖生态城市的定位,积极实施城市东扩战略,打造城市新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城市内涵,努力提升城市品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扎实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建议以“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型文化城市”为发展目标,这是对高邮历史、自然、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抓好“清水活水”工程,完善城河水网工程体系建设,着力疏浚整治城乡河道,确保到2015年全面消除城市主要河道劣V类水体。抓好“不淹不涝”工程,加快实施淮河入江水道、北澄子河闸站、老横泾河上段及元沟子河疏浚整治等工程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将中心市区建成“不淹不涝”城市。抓好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确保到2015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抓好区域供水工程,确保到2015年区域供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同时,加大对高邮湖以及里下河地区水网的生态保护开发。

推进造林绿化行动。突出重点地区,抓好城区绿化及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建设,打造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和运河风光带,加快S237、S333两侧绿色景观建设,切实巩固国家生态市创建成果。打造生态中心,完成10平方公里以上生态中心规划编制工作。抓好省级重点公益林建设,确保到2015年高邮全市新增森林9万亩。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实施园区发展战略,推进千亿元特色园区建设,推进培育核心企业,充分发挥现有省级高邮开发区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强化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促进园区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增强集聚效应,重点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要严格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准入门槛。要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整治行动。要严守“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功能区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20%,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人为本:以民生特色发展率先崛起

为了让“幸福”这个抽象的感受变成可考核的指标,成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福祉要求,建议高邮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

幸福导向型产业是指以满足人由生存到发展的多元幸福诉求为导向,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包括休闲旅游、健康服务、低碳环保、数字娱乐、智慧化社会管理服务、心灵疗伤服务等,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兼具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意义,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更高品质。

推动绿色经济崛起。大力发展新型商贸、物流、旅游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发展以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照明器具新光源等特色经济,实现资源深度综合开发利用和多层次转化增值。例如在《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中,扬州被定位为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而扬泰机场、淮扬镇铁路等大交通的形成,为高邮发挥其作用提供了条件。

扶持发展精致农业。我们可以像抓大项目招商一样抓精致高效农业,鼓励农民从事适度规模种植和养殖,建设农民创业园和观光农业基地,促进精致高效农业与休闲度假、养生保健结合,发展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美食品尝等农业旅游产品,形成一批种植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规模家禽养殖基地、生态农庄等农业产业链群,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精深加工、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力度,提高附加值。

文化旅游业率先突破。文化与绿色生态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产业资源。根据2013年扬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把旅游业作为扬州的永久性基本产业,明确旅游业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重点和路径,同时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要把旅游业大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工作视野、范围和重点。其中提到的“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扬州城市特色,这些也符合高邮特色。不过,高邮的城市地域特色在 “大气”较“精致”更突出和明显。高邮可加强旅游与文化、商务、科技的融合,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商务活动承接能力、境外游客比例和国际化服务水平,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旅游强市,通过深入挖掘驿站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资源,目前重点推进清水潭生态中心建设,加快开发建设文化、生态、科技融合的深度体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与扬州及周边地区进行资源整合,使高邮城市发展更紧密融入扬州发展框架内,成为区别于苏南、浙江等其他先发城市发展模式的一颗江淮之间、运河之滨的璀璨明珠,最终实现高邮在苏中地区的率先崛起。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管委会)

上一篇:匹克加速全球扩张 计划3年进入100个海外市场 下一篇:78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