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应用分析

时间:2022-03-02 01:11:52

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应用分析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也已经由之前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使用一定的沟通技巧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之一。在儿科护理中使用一定的沟通技巧不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还可以减少医患和护患纠纷。

【关键词】 儿科;沟通技巧;护理质量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长, 人们对于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之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 医患关系也显得日益紧张。研究发现, 护患之间引起纠纷和矛盾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护士和家属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所致[1]。儿科的护理对象为14岁以下的儿童, 患儿自身表达能力较差, 对疾病和痛苦的表达能力有限, 再加上父母爱子心切往往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对医疗和护理人员要求过高, 常常造成对治疗和护理的不满意, 护理难度较大[2]。因此, 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要有意识的提高沟通技巧, 提高护理质量, 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科护理中常用的沟通技巧, 旨在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医患纠纷和护患纠纷。

1 影响护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1. 1 护患比例失调 目前我国护士人员人数较少, 平均每千人才有一个护士, 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每千人至少有5个护士[3];严重的护患比例失调导致护士的工作日益繁重, 加之儿科病房环境嘈杂, 极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和沟通效果下降。

1. 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对儿科病房的护理模式理解不够透彻, 自身技能不够娴熟, 而且对于沟通技巧缺乏理解, 容易造成对病情和护理的解释工作不到位。

1. 3 患者的特殊性 儿科病房的患者多为儿童, 年级较小, 对自身病情常常不能够准确的描述, 容易造成对患儿的误解从而降低沟通的治疗。

1. 4 家属因素 大多数家属对患儿病情预后和发展缺乏必要的理解, 往往对预期结果抱有较高的期望, 对医生或护士的态度有时比较挑剔甚至不配合。部分家属甚至对疾病抱有恐惧心理, 表现出悲观绝望的心理, 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4]。

2 护患沟通的主要方式

目前护患之间主要的沟通方式有语言式沟通、非语言式沟通和抽象式沟通。要根据不同年龄和性格类型的患儿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3 护患沟通技巧

3. 1 和家属的沟通技巧 真诚、尊重和平等是护患沟通的基本前提[5], 作为护士要设身处地的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去着想, 要从心理上同情和理解家属的心情。

3. 1. 1 避免在谈话开始时使用闭合性问题 如:“是不是”、“有没有”, 或命令式语言如:“不要”、“不能”等, 从对患者疾病康复有利的方面劝说, 冬天, 很多家属开窗通风怕孩子受凉再感冒, 致使孩子病情加重, 而不予配合, 这时就要从对孩子疾病康复有利的方面讲, 空气质量不好对孩子病情恢复不利, 同时也增加了输液反应潜在的危险性, 另外通风前同病室家属相互沟通, 把孩子盖好, 不要在风口处;病房暖气片上时常会有晾晒尿布、衣物的情况, 这时就要和家属讲这样做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 使用一次性尿裤就可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他们都能够很好的配合。

3. 1. 2 经常和主管医生沟通, 责任护士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有些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几个, 具体用在个体患者身上利用的是那个作用应了解清楚, 避免和医生的告知的不一致而导致家属的误解。

3. 1. 3 经常深入病房向患儿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 尽量做到使家属对患儿的疾病和治疗心中有数, 能够正确的对待病情变化和不良的预后, 减少误解的发生和不必要的纠纷。很多孩子在用了抗生素之后会出现腹泻, 要提前和家属沟通告知, 避免事情出来了再解释有些被动。

3. 1. 4 经常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 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 2 树立良好形象 作为护理人员要保持仪表端庄、言行举止得体, 容易给患儿和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 也容易取得家属和患者的信任。要主动向患儿和家属介绍自己, 并介绍整个病区和科室的基本情况使患儿和家属对病区产生归属感和信任。

3. 3 技术操作的沟通技巧 大多数患儿对于静脉扎针输液抱有恐惧心理, 因此常常苦恼而不配合治疗。部分家属对于患儿使用头皮静脉输液不理解, 抱有排斥心理, 要向家属详细解释使用头皮静脉输液的必要性。作为护士要有耐心, 具有娴熟精湛的穿刺技术, 遇到不顺利的状况要保持从容的情绪, 心平气和的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 必要时将患儿单独送至房间进行操作。要尽可能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争取患儿信任和配合。基础护理是作为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也是衡量护士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6]。因此一定要先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 争取操作时“一针见血”。

3. 4 塑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 对于患者来说, 一个干净整洁、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 要时刻保持病房干净卫生, 可以增加适当的游戏设施, 使用暖色涂料等。舒适的环境有助于缓和护患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便于沟通的进行。

3. 5 保护患者隐私 保密原则是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之一, 在工作之余不要提及关于患者的任何信息, 体现人文关怀。

3. 6 催款的沟通技巧 患者住院经常会遇到欠费情况, 这是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催款。由于患者家属通畅对此类话题较为敏感, 在催款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切不可傲慢无礼、语言粗暴。每日定时发放一日清单, 对于即将欠费的患者家属要提前通知, 以免因为欠费而影响治疗。

3. 7 学会倾听 倾听是重要且有效的沟通技巧, 在现代社会尤其重要。大多数家属因孩子患病而合并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作为护理人员要换位思考, 充分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 对家属的倾诉甚至不满要耐心倾听, 并从中发现其潜在的需求从而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安慰。

3. 8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 由于患者和家属自身的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和民族信仰等不同, 对疾病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家属要达到精细的服务水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护士自身的素质建设对于良好的沟通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护士要提高自身修养, 不断充实自我, 除了资深专业知识意外, 还应该关注自然、人文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4 小结

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是拉近医患和护患关系最好的方式, 在具体工作中使用必要的沟通技巧有助于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 对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27):69-70.

[2] 余建军.儿科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护理杂志, 2009,26(6):52.

[3] 黄人键.温故知新-展望2007年的护理事业.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1):5.

[4] 王璐,史巧云.探讨避免儿科护患纠纷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9):419.

[5] 崔焱,张玉侠,尹志勤,等.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儿科护理学, 2006, 11(4):79.

[6] 唐丽敏,李丽,孙亚杰,等.儿科护理点滴体会.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6,4(3):77.

上一篇:鼻窦手术后鼻腔冲洗依从性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下一篇: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