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时间:2022-10-18 06:57:05

探索历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在论及教学方法时,主要是在说教师教方法,甚至是教师叫知识、教教科书的方法;组织观摩教学,也多是留意教师在怎样教,引用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即使是搞一些教学实验,也难免从教师工作的角度出发,把学生作为被试,来探寻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总之,习惯使我们从教育者的角度去观察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教师看作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从这样的层面上来思考问题,似乎也没什么错,这难道不是教师力求做好本职工作的一种体现吗?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而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的说,就是要从教师教的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生活,不仅学会了知识、更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自己工作时,首先是要具有一下理念:1.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2.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3.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5.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上述这些理念,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我们在当前及今后搞好教学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习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是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在当前,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历史教学的很多领域,诸如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学培训等等,没一个领域都可能会制约教学实际的创新。但是,历史家乡方法的探索空间还是很大的,这是因为:

1.在目前直接制约历史科教学的课程编排、教科书编写、考试方式等未有实质性和突破性改变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率先进行探索,以实际的创新带动对课程、教材、考试的改革。

2.虽然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渠道因而课堂教学方法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3.教师在教学中是起着主导作用的,是教学改革的生力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是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而体现出来的。而且教师可以用主要的精力,充分利用对教师实际的主动权来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

4.学生尊重老师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老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之发挥,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学生是喜欢老师和他们一起创新的。

历史学科的性质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认识和理解,历史学习的性质则是对过往的人类社会的把、理解和认识。所以学生心中的历史如何生成,他们对历史是怎样认识,就是历史科的教学实验和方法的探索,应围绕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来进行。

在当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一些以往不同的特点:

1.以探索问题为目的。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与使学生发展的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3.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4.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上一篇: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下一篇:利用科技手段 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