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研究

时间:2022-10-18 06:43:47

新农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研究

[摘 要] 通过精甲·百菌清悬浮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混合施用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评价该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马铃薯生长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44%精甲·百菌清悬浮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马铃薯晚疫病;防效

马铃薯晚疫病(Phytothora infestans de Bary)是世界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大发生年可减产30~50%,甚至绝产[1]。据统计,进入90年代后,平均每年损失在10亿美元左右[2],全球每年的防治费用已超过50亿美元[3]。然而,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菌变异性较强,病原菌能迅速产生与寄主抗病基因相对应的致病基因,导致寄主抗病性丧失[4-6];同时,病原菌也能对杀菌剂产生能稳定遗传的抗药性,抗药性水平甚至会逐渐增加。因此,筛选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防治药剂十分重要。47%加瑞农(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是目前唯一由抗菌素与铜制剂混配而成的新型杀菌剂,可以与大多数药混配使用,防病治病效果非常显著。44%菲格(精甲·百菌清)悬浮剂是一种复合型、强内吸治疗剂,可对新生叶片和组织提供有效的保护,并能延缓了药剂抗性的产生精甲·百菌杀菌力强,杀菌速度快,能在几个小时内令到病原菌丧失侵染能力,1~2d即可控制病[7]。本文旨在研究44%菲格悬浮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混合施用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和保证马铃薯稳产、增产提供基础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试验药剂:44%精甲·百菌清(菲格)悬浮剂,瑞士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7%春雷·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广东省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分装;对照药剂为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

供试马铃薯品种:早大白

2.试验地基本情况

讷河市试验点:土壤类型为黑土,有机质含量3.5%。试验地前茬马铃薯,秋翻耙起垄,采用小四轮拖拉机开沟人工播种,播深约10cm,播种后有阶段性低温,5月份降水较多,阴雨天气多,6、8月份干旱少雨,试验区浇灌二次水;克山试验点:土壤类型为黑钙土,有机质含量3.54%,pH6.2;富锦试验点: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0%,pH值为7,前茬为玉米。

3.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大区处理小区调查方法,每个处理面积1亩,空白对照区50m2,不设重复,随机排列。各处理药剂及使用剂量见表1。

4.施药方法

使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顺序为先喷空白对照区,依次为药剂对照区,试验药剂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在不同处理之间进行更换时对喷雾器进行清洗,施药时按每亩用药量均匀喷雾,使处理小区植株充分着药,并保证每小区处理药液量准确喷完。讷河(7月13日)、克山(7月23日)、富锦(7月11日)分别进行第一次施药。试验期间未进行其它病虫害防治。

5.调查方法

讷河,7月6日做第一次药前调查;中期调查为7月29日;最后一次调查在8月8日进行;克山,每次喷药后7d进行田间调查病情;富锦,施药前调查发病基数,最后一次施药后10d调查防效。

每个小区随机取5点,每点5株,调查每株的全部叶片,以每一片叶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载发病株数、发病级别,并计算病情指数;施药后3d,7d观察马铃薯植株有无矮化、畸形、皱缩现象;马铃薯成熟后,实收块茎测产,并应用SPSS11.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urkey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调查时,叶片发病程度分级标准参考如下。

0级:叶片无病斑;1级:个别叶片上有个别病斑;3级:1/3以下叶片有病斑;5级:1/3—1/2叶片有病斑;7级:几乎所有叶片有病斑;9级:全部叶片霉烂几乎无绿色部分。

6.数据处理与分析

应用SPSS11.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44%精甲·百菌悬浮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混合施用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通过对施药前后各处理的病情指数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表2),施药前富锦和讷河两地的病情指数相当,克山试验点的病情指数相对偏高;第一次施药后7d,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均有所升高,到末次施药后10d,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各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ρ

病情指数是药剂防治效果的直接体现,对各处理进行防效比较结果表明,处理1(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g/亩+44%精甲·百菌悬浮剂60ml/亩)在3个试验点连续两年的防效均表现最好,平均防效为75.14~87.77%;处理2(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30g/亩+44%精甲·百菌悬浮剂30ml/亩)次之,平均防效为73.41~86.25%;对照药剂处理3(72%霜脲·锰锌100g/667m2)的平均防效为71.11~82.36%。虽然试验各处理从数据上看有些差别,但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ρ>0.05)。

表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比较

验地点 处理 施药前

病情指数 第一次施药后7d 末次施药后10d

病情指数 防效(%) 病情指数 防效

(%)

克 山 1 7.01 10.01 82.05 15.75 75.14

2 7.26 10.26 81.02 16.44 74.15

3 8.51 11.51 78.11 18.39 71.11

4 23.7 54.58 — 64.42 —

富 锦 1 0.05 0.12 92.08 0.21 84.33

2 0.05 0.23 83.98 0.36 73.41

3 0.04 0.27 77.45 0.30 74.25

4 0.04 1.48 — 11.13 —

讷 河 1 0.73 3.25 90.32 6.54 87.77

2 0.90 4.27 87.66 9.08 86.25

3 0.74 5.05 80.96 7.90 82.36

4 0.88 37.49 — 65.39 —

注:Turkey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44%精甲·百菌悬浮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混合施用对马铃薯产量的防治效果

测产结果表明(表2),各药剂处理区均比空白对照区增产,处理1(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g/亩+44%精甲·百菌悬浮剂60ml/亩)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显著(ρ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试验地点 处理 小区产量

(100m2/Kg) 折合亩产

(Kg) 公顷产量

(Kg) 增产率

(%)

克 山 1 238.1 1587.50 23812.50 29.34a

2 237.3 1580.80 23712.00 28.80a

3 225.1 1500.80 22512.00 22.28b

4 184.5 1227.30 18409.50 —

富 锦 1 283.6 1888.78 28364.00 41.65a

2 276.0 1838.16 27604.00 37.85a

3 268.0 1784.88 27596.00 37.81a

4 276.0 1838.16 20024.00 —

讷 河 1 200.2 1333.332 21580.50 29.60 a

2 203.6 1357.40 20361.00 22.30 b

3 199.3 1328.70 19930.50 19.70 b

4 166.5 1110.10 16651.50 —

注:Turkey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三、结论

在试验剂量下,各试验点施药后观察,44%精甲·百菌悬浮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各处理区马铃薯生长正常,未发现落叶、变色、致畸等不良反应,无药害发生。通过调查施药前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各小区马铃薯产量测定结果表明,44%精甲·百菌清悬浮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混合施用可以较好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建议44%精甲·百菌清悬浮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中使用的剂量分别为60ml/亩+60g/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每隔7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4次。

由于长期使用某种杀菌剂会导致该病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防效降低,因此,建议在生产上应该轮换使用几种高效、经济、安全的杀菌剂[8-9],本研究中44%精甲·百菌清悬浮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混合施用和72%霜脲·锰锌100g/667m2就可轮换使用。

参考文献

[1]Ristanio JB.,Groves CT.,Parra GR.PCR amplification of the Irish potato famine pathogen from historic specimens.Nature,2001,411:695-697.

[2]Duncan JM.An abiding threat to our crops.Mocrobiol.Today,1999(26):114-116.

[3]李汝刚,伍宁丰,范云六等.马铃薯抗晚疫病研究进展.马铃薯杂志,1997,11:243-250.

[4]袁军海,姚裕琪.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异质性研究.马铃薯杂志,2001,15(4):200-203.

[5]李先平,何云昆,赵志坚等.马铃薯抗晚疫病研究进展[J].马铃薯杂志,2001,15(5):290-295.

[6]林传光.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形成的观察[J].植物病理学报.1957,3(1):19-28

[7]蔡英.菲格+加瑞农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相关分析.科技,2011(3):5接21页..

[8]耿坤,张斌,余杰颖,吴石平.几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中国马铃薯,2011(2)

[9]张志铭.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马铃薯产业与西部开发.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198-201.

上一篇: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分析 下一篇:5%唑啉草酯乳油对大麦田硬草的防治效果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