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话型音乐教学的过程设计

时间:2022-10-18 06:29:03

论对话型音乐教学的过程设计

摘 要:对话型音乐教学的过程设计是对话型音乐教学课堂设计的重要一环。对话型音乐教学把“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着力点。对话型音乐教学过程设计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要做到:灵活开发和使用音乐内容;巧妙利用学生的心理愿望;恰当使用鼓励、表扬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对话型音乐教学;教学过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209-02

对话型音乐教学的过程设计是对话型音乐教学课堂设计的重要一环。具体地说,就是指音乐教学工作者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对话教学理论和各种学习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所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可以看出,对话型音乐教学的过程设计并不是一种直觉的冲动,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换句话说,对话型音乐教学的课堂设计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同时又明确指向教学实践。

一、对话型音乐教学过程设计的着力点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表现和激感的艺术。但长期以来,由于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片面理解,导致音乐教学的非艺术化倾向异常严重。具体表现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特别是辅德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审美价值;只注重非审美的体验(知识、技术、历史、思辨)而忽视审美体验(联想、想象、创造、情感);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上述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必然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基于此,对话型音乐教学把“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着力点。

(一)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对话型音乐教学把“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一方面是出于对现实音乐教学中非艺术化倾向的矫正;另一方面也是体现音乐教育本质的要求,是音乐本体属性——审美属性的回归。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过程设计,应重点关注两个关键环节,即:音乐教学的导入和展开过程。

第一,音乐教学的导入,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愿望。音乐教学导入的作用,主要在于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愿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对于一个能够充分体现音乐审美本质的音乐课堂来说,一段成功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研究表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愿望的音乐教学导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开宗明义导入式。即在教学一开始,就直接讲清目标,提出要求;(2)悬念导入式。教师有意地设置几个悬念式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审美注意。比如《可爱的春天》的教学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艺术课堂,为了欢迎同学们的到来,老师特别准备了一个小礼物送给大家。这个小礼物究竟是什么呢?现在就请你们认真听听:是谁走进了我们的艺术课堂?师: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1:下雨的声音…… 生2:打雷的声音…… 生3:小河流水的声音…… 师:同学们说的对极了,原来是雨声、雷声、流水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联想这些声音你会想到一年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呢?生:春天。

(3)视听导入式。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呈现鲜活的画面和声音,以引领学生顺利地进入音乐的世界;(4)情境导入式。比如,《欢欢喜喜过大年》一课的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首先播放了《春节序曲》,并配合相应的画面,精心设置了过大年的音乐情境。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刺激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需求。

第二,音乐教学的展开,应成为学生积极地审美感知和审美探索过程。我们知道,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而是表现在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在此过程中得到的启迪、感染、陶冶、净化、顿悟等。因此,要充分展现音乐教育的魅力,体现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对话型音乐教学的过程设计,就应该鼓励学生的音乐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处于积极地审美感知和审美探索状态。应该说,这一环节是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对话型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注学生审美体验的音乐教学过程,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易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投入音乐学习;二是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保证所有学生的都能参与其中;三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唤起学生的认知感,激发求知欲;四是要根据教学的发展不断地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吸引和激发学生持续的参与热情。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心理学成果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主动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对音乐教学而言,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既奠定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还关涉到学生自身的幸福和个性的发展。正如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所说:“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的个人幸福,并且建立更好的个人生活和更广阔的个性。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

二、对话型音乐教学过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研究表明,对话型音乐教学过程设计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第一,灵活开发和使用音乐内容。首先,要精选音乐内容,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这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先决物质条件;其次,采用的恰当的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方法。比如,江苏程锡宁老师的竖笛教学:“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许多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道,来帮助孩子们掌握吹奏竖笛的技能技巧。在一次有趣的‘扫雪’气息练习游戏中,我把游戏的方法告诉孩子们,并且要求他们小心地‘扫’(吹),不要让‘雪’(面粉)飘到其它的地方。游戏开始了,细心的同学由于害怕幅度太大,把‘雪’从‘树上’吹到‘马路上’,急吸后就不敢呼气,显得小心翼翼;而有些同学呼出的气流大,速度急,一下子将‘雪’吹到了盒子以外,同样不成功。这时我提醒大家:‘气流的大小,速度是关键,一定要用唇肌控制好,呼出的气流要集中。’孩子们略微调整之后,游戏又开始了,这一次,只见张张小嘴噘得更到位了,眼神更专注了,一下,两下,‘雪’不再顽固不动,不再四处飞扬,而是有序地被孩子们‘扫’走了。”正是因为游戏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方式,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才乐意参与和坚持下去。

第二,巧妙利用学生的心理愿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都有一些美好的愿望,表现为:适应集体意志的愿望、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与集体合作的愿望以及优于别人的愿望等。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有利因素。教师要巧妙地学生的这些心理愿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去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使他们在克服困难实现愿望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创造的乐趣。

第三,恰当使用鼓励、表扬的教学策略。人人都有获得赞许的愿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鼓励、表扬的策略就容易鼓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进一步激起学生的音乐兴趣。当然,这种策略不能滥用,要贵在恰当,换言之,使用鼓励、表扬的教学策略要考虑不同的对象,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张开军.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3]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2-33.

[4]程锡宁.开启心灵的源泉——教学案例评录[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7):29-30.

上一篇:谈谈色彩在运用中的认识和了解 下一篇:责任、意识、道德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