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8 06:16:59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有效地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备应运而生。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合理的教学资源,整合不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让学生得益。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23-02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起着连接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桥梁作用,也是改变学生数学思想的关键时刻。在初中数学的学习阶段许多学生会觉得初中数学很难,自己努力学习却依旧什么都不懂,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此时教师在初中数学的学习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能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数学难题,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取数学的思想,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内容着手,从而改变自己也改变学生。

1 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如果没有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再好的教师也教不出好学生。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吸引学生的关注而不是灌输式的教学。对于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1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说过:“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与协调发展,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1]学生会因为喜欢一名教师而喜欢上一门学科,也会因为讨厌一名教师而讨厌一名学科,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喜欢,从而产生多初中数学的喜欢。这就要求教师要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放下自己的教师身份,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大家平等对话。实践证明,营造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形成‘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1.2精美的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美的课堂导入便是初中数学教学的良好开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根据学生年龄、理解力等多方面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时开门见山,切中要害;有时顺藤摸瓜,演绎推理;有时设置情景,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课堂导入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导入方法,只要够精美,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达到教学要求即可。

1.3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数学的应用价值更加体现在生活运用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这个概念性的东西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讲理论实际化,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用处,发现数学原来如此神奇却如此普通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初中生数学教学课堂质量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成功感与优越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继续保持前阶段产生的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缓解学生压力,避免其课余时间花费大量时间做练习来帮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也避免了大量枯燥乏味的练习题掠夺了其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避免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提高初中生数学教学课堂质量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步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工具,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多媒体教学,拒绝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个黑板的的教学模式。其实,最好的方法不是两者取其一,而是两者的交汇融合使用,这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初中数学不仅仅是理论性的学科,还需要繁多的计算,解决方法的每一步都是紧密相连的,忽略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难完成对下一步的理解。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理论部分的知识,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清晰地展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帮助同学们理解。而对于一些计算性的推理过程则需要板书教学。由于板书过程比较慢,给同学们留有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步伐一步步前进,更好地理解结论的由来,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与铭记得到的结论,并很好地运用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和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

2.2有效地提问策略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不仅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同学融入其中,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从而做好下一步的安排。由于自身与老师的问题,许多学生虽然知道教师所问问题的解决办法却不喜欢或者是讨厌回答教师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学会有效地提问策略。

但首先要坚持一些提问的原则。(1)层次性原则,即教师在设计问题是要考虑到班级不同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要尽量保证每个同学在课堂上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挑选合适的学生回答问题。(2)趣味性原则,即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维。[2](3)适度原则,即难易适度和提问频率适度。

有效地提问策略主要有:(1)鼓励学生质疑,巧妙的设计问题的悬念。(2)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的体验出发来进行提问。(3)巧用游戏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拓展。(4)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重视学生的反问。

2.3建立学习小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可以通过学生带动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质量。但在建立学习小组时要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搭配在一组。在这种分组方式中,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给予促进,使得后进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取缔被动学习这种不良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学习,不懂的问题相互交流,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这一有利工具。[3]

以小见大,展现数学思想

其实初中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数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掌握数学思想就掌握了数学的精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药注重学生多数学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初中数学的主要数学思想主要有化难为易、化整为零、举一反三、化繁为简、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这几点数学思想。

下面以化难为易做简单介绍:许多数学问题看似困难,找对方法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可使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4]。如解决最大利润时产量直为多少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方程解决这一问题。画出方程的图形,并结合其自身的特性,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讲解相关问题时多次提到这样思想,这样,学生看到相关问题时会条件反射似的想到属性结合的方法。

化整为零时初中数学的主要思想之一,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分类讨论。举一反三是华贵类比的思想,化繁为简是渗透符号表示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是唯物辩证的思想。这些都是教师应该重点教给学生的思想。

希望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能够综合运用以上提供的方法与建议,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吴霞云.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2(09):165.

[2]陈晓岚.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1(4):53-54.

[3]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9-178.

[4]于志游.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现代阅读,2012(09):132.

上一篇:23个实打实的真正可靠项目 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学特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