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教育方法探讨

时间:2022-10-18 06:10:31

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教育方法探讨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并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如何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把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随之成为了高职教育模式讨论的重点内容。本文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讲述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目的进行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而提出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52-01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生产和管理第一线专业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从总体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教学中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缺乏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企业对未来岗位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质量,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就业率。

我们必须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同市场需求和社会、地区发展情况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使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一、以就业为目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是其就业竞争的筹码

目前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竞争能力。如果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较低且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很可能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录用,这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高等教育曾在很长一段时间仅停留在单一本科层次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技能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使大量高校向“升格风”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专门为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其目的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是职业能力的市场定位

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熟练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体操作技能,着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本行业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符合正确的市场定位。

二、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确定职业定向

重视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重视文凭、轻视技能的传统教育观念和不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导致了高职教育的职业定向不够明确,人才培养特色不显著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经济发展需求抓住优先发展的先机,确立“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建立特色专业和特色教育体系,深刻把握职业能力内涵,全面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职业能力教育,真正按照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优化教师结构,构建“双师型”队伍

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优化教师结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应用技能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将企业实践作为平台,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真正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团队,不断为社会输送适应生产和管理的,满足第一线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真正适应社会需求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中心是“职业”,职业导向就是市场需求。因此,在设置专业时,不同地区的职业院校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具有不同特色的专业设置。了解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与人才需求,确定教学计划,确保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使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更加合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要不断强化行业内涵建设,采取“停、并、拓、扩”打造重点专业,依托深厚的行业背景和校外的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实现产学研结合,走校企合作道路

产学研的结合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又被称为“合作教育”,即生产、教学、科研三者之间的结合。实现产学研结合是指要建立“引企入校、订单生产、合作研发”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还要分析形势,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进行优化设置,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只有让学生的能力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稳定、长久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05).

[2]杨大圣.如何发展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J].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11(04).

[3]聂嘉恩,蔡佩仪,赵美英.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 太原大学学报. 2011(01).

上一篇:从优质网络公开课反思高校课堂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