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思维导图在教学方法创新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2 09:04:05

浅论思维导图在教学方法创新中的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的可视化工具,通过将信息整合并以文字、图像、色彩、符号等形式将隐性的知识进行显性化,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进行理解与记忆,提高其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维导图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转换思维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 局限性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30-01

一、什么叫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Map)又被称为“思维脑图”、“思维地图”、“心智图”等,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创造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或思考方式。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Roger Wolcott Sperry)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研究认为,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主要负责理解、记忆、逻辑、语言等;右脑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主要负责创造力、想象力,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正是基于以上人体思维结构的机理,通过丰富的图形图像、多样的色彩、多种符号线条、变换的维度等形式构图将思维可视化、具体化,用图像形式将信息加以呈现,强化学习者的理解力与记忆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者的教学有效性。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一)注重以“教”为主,教师仍占主导地位。这样的课堂显得枯燥、呆板,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如课前未做好备课,或授课过程中课件内容过于陈旧、课堂缺乏互动,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若单纯依靠文字理解难以掌握。传统教学手段对文字、图象、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差,不利于学习者接收有效信息,这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三)随着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收集与加工更加细化,信息量也随之加大,这对学习者的辨识能力、信息内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难以应对新的挑战。

三、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优势

(一)简洁明了,层次分明。思维导图运用关键词帮助记忆,辅以个人偏好的图形、色彩、线条、符号等元素,由主干内容出发,绘制各级主干关系,层层分明,大幅度提升学习者信息摄取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二)激发想象力,直击重难点。思维导图倡导左右脑的开发与协调,让学习者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形成发散性思维。

(三)适用面广,可操作性强。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讲座、课堂、会议、学生毕业设计、个人知识管理、文案策划、视频音频速记等方面,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四、思维导图在教学方法创新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主要工具

目前思维导图的制作软件主要有: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Brainstorm等,而Microsoft Office 中的 Word、PowerPoint 以及金山公司的 WPS 等也都可以用来进行思维导图绘制。除了以上软件,思维导图也可以自行手绘,主要工具包括白纸、彩色笔、橡皮擦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的大脑和想象。

(二)绘制思维导图应遵循的原则

绘制思维导图有几个原则:一是逻辑清晰;二是发挥联想;三是突出重点;四是合理布局;五是形成个人风格。同时还应遵守人类记忆的时效性,即随着时间推移记忆会变得愈加模糊,因此,如是事后绘制思维导图,切记要做到及时方更为有效。

(三)绘制思维导图的主要方法

1.手绘法

托尼・巴赞在他的《大脑使用说明书》一书中,提供了成功绘制一张思维导图的依据,总结了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②:(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2) 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2.机绘法

由于思维导图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较多,各软件的操作规程不一,但也大同小异。其绘制步骤大体可以分解为:(1)绘制内容的中心主题。以图二“目标设定法”为例,该课程主要讲述个人的目标管理,图中用许愿瓶的形式将目标形象化;(2)绘制二级主题。包括健康、成长、财富、工作、人际五个主干分支,配以方便记忆的小图标与色彩(二者主要取决于文字的物化形象性或个人的记忆偏好);(3)添加下一级主题并逐级绘制。如“健康”的下一级主题为“现状、目标、时间、方式”这几个关键词,而其下一级主题有可能还将进行细分,此时,下一级分支还可照此思路继续往下绘制。(4)整理和完善思维导图。绘制完毕后,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如色彩或小图标等,形成个人风格,更加有助于记忆。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由于应用的人群、领域不同,设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其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式仍存在着许多可探索的空间。目前思维导图在我国仍处于研究阶段,应用性和关注度仍不够,人们的学习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垂直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粗略探究,希冀能为教学改革者提供新的思维视角,并思考未来教学改革的重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郭艳霞.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1.05

[2]黄丽元.新思维脑图训练宝典③高手修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上一篇:试论地方建筑类高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 下一篇:从优质网络公开课反思高校课堂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