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初探

时间:2022-10-18 05:22:40

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初探

【摘要】分析借鉴国外大学与我国国内部分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经验,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人才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1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形成一套先进的创新文化、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建立成为一个创新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争取在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培养创新人才是关键,所以,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发展创新教育,是当今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第一要务。

清华大学为了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出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摸索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将本科教育总学分由200左右调整至170左右,学生可在教学计划之外、培养方案框架之内选课,在导师的指导下,为自己量身定做“个人学习计划”,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平均选修学分达到190。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大型选修课――实验室科研探究,该选修课组织学生轮流到相关教学单位实验室,以科普语言和各种直观形式全方位展示科研过程。截至目前,涉及全校22个院系的52个国家实验室参与开课等一系列多样化的重要举措被许多高校称为给学生的“营养套餐”,已初见成效。这一举措实施以来,先后有上万名学生参加了4600多个项目的研究,本科生参加这一计划的比例已经超过50%。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同样,各高校应整合本校优质资源,结合各自的实践情况,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培养多样化创新型人才之路,形成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形成一个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构建一个有利于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平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本专科生导师制制度

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维克姆首创。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施的是研究生导师制,而对本科生则实行辅导员工作制度。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学分制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步推广,如何在当前形式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众多高等院校面临的挑战。导师制作为学分制的“孪生兄妹”,引起许多教育学家、教育机构的关注。2000年初,浙江大学费巩主张我国高等教育应引入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于是率先在浙江大学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但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但不管怎样,导师制的目标是明确的:本科生导师将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提供顾问和指导,把本科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

导师通过指导及示范,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毕业设计等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为学生尽早进入研究室、实验室,接触高水平的科研领域创造良好条件,为用人单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导师制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有助于教学的开展。

二、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本专科生科研制度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将建立本科生科研制度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手段,但他们有类似的方法和手段、评价方法、制度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像在美国研究型大学里,有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课题的学习、基于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从这些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本科生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措施。我们应该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创造性活动,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应该建立一套把本科生科研纳入本科生教育计划,通过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荣誉学士学位、本科生科研津贴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在各大学推广和实施。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这样一套机制,但在有些大学已开始实践,像在四川大学,长江学者、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傅强教授与同事们将科研成果与科研课题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学校的“985”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科研资源全面向本科生开放,将本科生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并且实施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制度,取得很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

学分制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实行自主选课,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能体现人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学分制的一个主要特点就在于弹性学制,即弹性学分制。弹性学分制在学习时间、空间上有更多的弹性。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能力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允许延长或缩短学制。例如,两年制高职教育可允许在1.5~4年内完成学业,三年制高职教育可在2~5年内完成学业,四年制高职教育可在2~6年或更长时间内完成学业。

有了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创新型人才孵化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能更大程度上体现其个性全面发展。现在,有许多地方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园区,或建立大学生创业者俱乐部,或在有关的高新技术孵化园区中设立大学生创业分区,提供工商、税收、信贷、项目评估审批等一门式服务,并提供信息咨询、资产评估、财务顾问、产权交易等各类中介服务。同时,配备创业导师,主要由创业成功企业家组成,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享受到免费的陪伴式辅导。学校有灵活的管理模式,政府有很好的扶持政策,社会提供宽容的良好氛围,这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而且为他们提前创业奠定了更多的保障基础。

有了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不仅在学制上可以灵活管理,而且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修课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本专科生教育制度的灵活性;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评估等方面都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改制。例如,一方面,学生跟随导师从事课题科研工作,根据他所完成的工作量情况,可以给他计算相应的学分,假如他发表相应的核心刊物论文,也可以给他计算相应的学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跟随导师从事课题科研内容,可以免修相对应的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宽松、更灵活的时间做科研。在这方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做得很不错。当时班上有一位计算机方面很厉害的学生,他在大二第二学期时在徐甲同教授的指导下从事一项重要军工科研课题,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以往几个教师和几个研究生两年内没有完成的项目,得到了电子工业部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这项课题涉及汇编语言、单片机、C语言图形设计、微机接口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并行处理技术等多门计算机课程,学校全部给他免修;完成课题时他的毕业论文也已完成,很多教授级专家都认同他的本科论文是一篇高水平的论文。

改革应试教育,大力发展创新思维。改变现有的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管理体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一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应予以优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责编 苏洋)

上一篇:体育课准备活动高效性的实践探究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