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化学课堂上实现师生高效互动的方法

时间:2022-10-18 03:55:53

论在化学课堂上实现师生高效互动的方法

师生互动理论是指: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吴康宁认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界定、相互碰撞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之间不断解释对方所做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对策的过程。师生互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泛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发生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堂外,都会导致对方心理或行为上的变化。狭义的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一、教的主导――教师必须变

1.教师观念的转变

第一,角色观念的转变。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允许出现学生质疑老师所讲授的化学知识,允许学生向老师主动提问,允许学生合理的打断老师的讲课过程,允许学生在老师讲课过程中出现讨论与交流的现象。教师对部分学生答错问题时不能武断,更不能大声呵斥,以免伤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化学学科产生抵触情绪,教师要逐步引导这部分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结果,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

坚定学生学好化学的决心。

第二,师生观念的转变。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要求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之分,是像朋友一样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现代著名教育哲学家马丁・枷贝尔说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是主体间的“我-你”(I and you)关系,而不是把双方看作是某种物品“我-它”(I and it)关系。教师只有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同等的位置上,而不是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才会有被重视的感觉,才会觉得自己是化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老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教学活动一旦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之间的简单互动就会变成高效的互动,学生就会掌握到更多的化学知识,化学课堂就会呈现出生动活泼的一面。

第三,教学观念的转变。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要求教学不再是教师纯粹的教和学生纯粹的学,而是一种多维多边的互动,具体表现为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一面。即教师不只传授学生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还传授一些科学文化知识,生活知识,最大程度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摆脱书呆子的形象,成为高分高能的好学生,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行为的转变

第一,演主角到扮配角。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

上教师不再占据着统治地位,学生不再处于受支配的地位,学生成为课堂的新主人,教师成为学生的配角。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如:教师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自身提问的水平和层次,努力创设提问氛围,让学生尝试提问,激发学生问题思考意识。让师生双方能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进行积极的互动,让学生能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和思维时间,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主导到启发。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对“未知的、未解的、未辩的、未通的”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思考、讨论、质疑和总结,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在学生处于“愤”或“悱”的状态时予以适当的点拨,而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

第三,反思中完善。要让学生拥有言语的自由,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上的话语权,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快速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 教师在课下更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会在反思中逐步完善自己。要与专家、同事、学生主动交流,积累经验,多方听取建议,优化自己的课堂行为。这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和共同成长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的感情交流,

促使师生关系向着更好,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学的主体――学生必须变

1.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要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要有对自己及他人的评价标准,如: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观点提出的批评和质疑。新课程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增强其主体意识。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学会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再单单地追求知识的灌输量和教学进度,而是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帮助学生为将来做好准备。

2.学生学习意识的增强

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要求学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承担者。因此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靠的是自己,教师只是把自己引进化学学门的向导,即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及时的调整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使自己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驱动力,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的内涵,揭示事物的本质,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只有在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 “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 “真真切切”的。学生增强自身学习意识的手段主要有: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尝试着总结学习方法,学会发现并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意识对形成化学学科学习兴趣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学好化学学科知识的关键点。只有学习意识强烈的人,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兴趣,才会不畏化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课堂中,与化学教师积极的互动并从中获得乐趣,完善自身。

三、教学媒介的新转变

1.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

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要求化学教师能根据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娴熟地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具有的教学特点,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自身素质等,

科学、合理地选取最佳的教学方法并能够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化学教师要想恰当地选取教学方法,就要把握好化学教材精髓,处理好化学教学内容,并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如此才能彻底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为引起师生间的高效互动做好铺垫,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师生高效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快乐教学法,即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即在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达到师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教科书,使学生的心理和技能同时得到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主题教学法,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的问题为课程方式,通过一定的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求,自主地创建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知识框架体系,摸索出一种全新的学习路线,从而获得自由且有完整思考的和自我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等。

2.有机整合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影响师生互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变量,不同的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来制定教的手段,使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手段的运用都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实现化学课堂上师生间的高效互动。而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情感、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行为的重要手段。正因如此,化学教师在讲课时就不能单单的只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即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挂图来教学,而是应该将现代教学手段, 如: 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

计算机等等适当地搬入化学课堂,使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效的整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条件以便于师生间的高效互动。

在化学课堂上实现师生高效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能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能积极主动地围绕化学教学内容展开交流和讨论。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一的,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个体和群体多维多边的交互影响。有效的师生互动倡导多向交流,其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使化学课堂成为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化学课堂。

(收稿日期:2015-11-20)

上一篇:夯实基础力争实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新... 下一篇:实现化学课堂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