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动生命,润泽心灵

时间:2022-10-18 02:34:36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阶段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并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受益者,而是一个积极投入其中的参与者,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主动交流,提供学生评价的机会,从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整篇文章论点鲜明富有时代性。在论点充分的前提下,附以生动实用的教学实例有力地说明了在新课标指引下,如何实践新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艺术的方法、途经及必要性。

【关键词】: 新课标合作交流

“交流”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活动中,交流起到了触及人们思维触角的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说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以及方法与策略的固有的特点或特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就提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很多老师有较新的教育观念、很注重在课堂中提供给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是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发现这样的场面: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后,让同学思考片刻后先进行同桌交流,只见学生马上各说各的想法,他们互相之间交流、讨论的很少。接着老师请大家在全班交流,大家争先恐后。一个同学说了自己的观点后,老师问还有别的想法吗?叫起来的两位同学竟然说了与前一个同学同样的观点。如这时有同学说错了,老师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想法吗?被叫起来的同学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提问毫无相干。此时,有同学因未叫到发言而显得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着自己的见解;有的端端正正坐着,一言不发;还有的做起了与课堂无关的事。此时,教室变成了老师与几位同学表演的舞台了。形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应该使学生不会交流。因此,我想怎样利用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也应该积极地探索、去尝试。让学生在交流中会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同时会倾听别人的叙说,并能听懂从而积极响应,给予同学正确评价。本文要阐述的就是我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与探索。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说”新课标要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生生关系;在师生之间确立交流对话式的关系,形成“师生互动,情感互动”新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师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沟通与知识、经验、智慧的“共享”。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重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学生重说;答的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想好了再说;必要的时候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表意见,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有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而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教师把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产生想说的愿望,想说的冲动。三、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教师时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反思常规解法,捕捉“说的契机”,不但敢说,会说,而且善说。交流互动是口语交际的特点。在口语交际中,师生、生生的互动,使互为资源的交流互动,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数学教学中不一定要象语文教学中那样专门开一堂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小朋友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往往与所学知识产生认识上的冲突,这是学生提出问题善说的一个时机,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不仅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会借助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说、仔细听,互相提问并能吸收对方观点中的正确因素加以用,使思维得到完善,这样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提高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才会有学生创新的表现,才会在学生中涌现现货的“学情”。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交流”与“合作”,这首先反映在师生、生生共同探究有待解决的问题,相互补充各自的思考,平等分享学习的成果。这一切有赖于学生的表述和倾听,是课堂教学赖以健康推进的载体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数学教育》2003年版,第6—8页

[3]徐妙中编著:《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

[4]华应龙著:《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上一篇:感悟当前的化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谈教改后应如何备好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