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2-10-18 01:53:13

《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该n程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文针对《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从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对《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焊接方法与设备;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改革

【分类号】TG43-4

1改革的背景意义

我国处于建设工业化国家的进程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比重较低,满足不了加工制造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摇篮,应该为培养职业素质高、职业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做出更大的的贡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应当坚持在工学结合,以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出一定的自身的优势。但重点强调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主要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弊病也十分明显;学生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实践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1]。《焊接方法与设备》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各类基本焊接方法的焊接过程、实质、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掌握各类常用电弧焊方法工艺参数措施的制订;而且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几类常用焊接方法焊接的全过程及了解焊接设备的结构,为学生从事焊接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本文意在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的比重,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对《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2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1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为了适应企业对焊工的要求,课程在设计时主要以掌握传统的焊接方法的基本操作和焊接设备的构造为主,适当介绍了新的焊接方法[3]。在参考了中级电焊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课程标准[4]。制定适应“定向委培”式培养的教学方案,按照行动体系原则对开发的课程进行序化,并制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标准。该课程的开发理念与思路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按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习情景教学设计,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实训中心,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学中练,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焊接方法的操作的工作实际,教学中采用工程案例,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体化;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使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在考核方式上也作了相应的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试点班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12级的12731班和13级的13731班,参与学生较多。

2.2教学模式改革

转变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交流与互动在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通过教师的主导性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即教师通过自身提出、分析和解决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在对示例的挖掘和思考中进行学习。同时,还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注重激发和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创造性思想火花,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的探索者。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6]。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中,从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此外,我院连续3年举办了校级焊接大赛,在《焊接方法与设备》实践课程中也激发了学生认真操作、掌握焊接技术的积极性。在实训内容的设计上,要求学生运用基本知识,查阅焊接相关的文件,根据焊接图纸并进行焊接操作,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焊接的操作热情比较高。

2.3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考核改变了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模式,尽量减少理论考核内容,增加平时表现和现场操作的技能考核内容,注重平时的考核与考察,平时的作业、考勤的成绩占15%,期末理论考试只占35%,实践操作占50%。综合成绩有课堂提问,课后交流、作业,口头测验、卷面考试,实践操作等,将它们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重平时操作测试和期末操作测试的结果,这样,才能使评价更加客观、合理。使之能够真实地评价与检测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能力水平。

通过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并重,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了以往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状况,这种考核方式能够综合的评价学生的技能。

3总结

通过对我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2012级2013级学生《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模块化,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二是按岗位重组、优化课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改革后我们发现,学生对《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实践操作非常感兴趣,教师在学生每次操作完成后对他们进行现场打分过程中,学生都很在乎自己的得分,也激发了他们认真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以改促教,以改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解念锁.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119-120.

[2]万春锋.《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职业时空,2014,(10):64-66.

[3]雷世明.焊接方法与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马天凤,韩艳艳.浅谈焊接方法与设备的教学改革.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2):82-84.

[5]王瑾.工程力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07,(5):147-148.

[6]解念锁.改革实习教学 培养学生工程素质[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118-119.

作者简介:

薛书微,女,1982年5月出生,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焊接及热处理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上一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劳动技术教育 下一篇: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