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时间:2022-10-18 01:04:07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摘 要: 数学学习离不开阅读,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应吃透数学教材,让学生明确数学阅读的内容;丰富阅读题材,激发数学阅读的兴趣;加强阅读指导,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时空,提高数学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 数学阅读 阅读内容 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总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事,其实,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足见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培养儿童数学阅读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对“数学阅读”的理解,谈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一、吃透数学教材,明确数学阅读的内容

数学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系统掌握教材的要点,明确教学内容的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内容的突破口,懂得让学生通过阅读哪部分的内容,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1.读懂主题图

现在小学数学的新教材内容主要以主题图呈现数学知识。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提高其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耐心指导学生多看图,把主题图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与数学思想结合起来,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读出品味,既学到了知识,又读出了方法,还陶冶了情操。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数数比赛。让学生在数的同时贴出物体的图片和相应的数字。(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数出来的物体进行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3)要使木头和小猪一样多该怎么办呢?生:再添上1只,木头和小猪一样多,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

2.读懂数学符号

数学符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不易看懂,这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的。若将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使抽象的符号语言变得通俗易懂或直观形象,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以说读懂数学符号是数学阅读的关键。比如在教学“比多”、“比少”这一课时,还要认识数学符号“>、

3.读教材例题

阅读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以及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大有益处。在阅读例题时,不能只是让学生看看,要注重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的认识”的教学,主题图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折纸鹤的活动中理解加法的含义,把一个小朋友折的蓝纸鹤和两个小朋友折的红纸鹤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看成把参与折纸鹤的1个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人,也是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2=3。在认识加法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本,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书中还有什么情景用加法计算?使学生在积极观察、独立思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课本,感受数学课本中丰富的数学信息。

二、丰富阅读题材,激发数学阅读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要对所学的知识发生了兴趣,一切就好办了。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题材,让学生有感而发地进行数学阅读,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1.引入数学史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内容介绍相关数学史料,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在数数教学时介绍数的原始表示法(结绳记数与刻痕记数),使学生体会数起源于“数”(shǔ);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给学生讲解“七巧板”这种智力玩具。通过七巧板上的几何形状介绍,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数学的魅力。

2.引入数学故事

如在教学“比大小”时,可以穿插数学故事:有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数字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数字娃“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数字娃“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俩合在一起比他大。”这时“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学生通过阅读数学小故事,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数学素材滋养学生数学涵养,激起学生对数学内部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

三、加强阅读指导,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会一种方法比学到知识更重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快速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1.读要动口

阅读,就是要读,从培养开口到默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发出声音轻轻读、用手指着读能帮助他们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只有让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他们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2.读要动手

(1)勤动笔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数学阅读更是如此。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读书就需勤于动笔,以此加深印象。在阅读课本内容时,可提要求:①把你从书中学到的知识用“―”划出来。②把你看不懂的地方圈出来,并划上“?”。③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2)动手操作。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多次阅读数学文本,并借助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含,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探究数学的规律,解决隐藏的数学问题。

3.读要动脑

高斯是世界闻名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他从小就善于动脑思考,常常能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上小学时,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1+2+3+……+98+99+100=?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同学们立即忙碌起来。可是,高斯并没有立即动笔运算,而是对着黑板积极思考,一会儿,他把答案告诉老师,是5050。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很奇怪,原来,高斯经过动脑思考,发现了规律,很容易得出了正确答案。所以阅读中必有思考,要指导学生顺着教师设计的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延伸课外,拓宽数学阅读面

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但毕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要想真正地学会一种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还应该关注课外的数学阅读,不断扩大数学阅读的面。(1)加强家校配合,延伸课外,从课堂走向家庭,让家长共同参与指导督促孩子进行阅读,让课堂的阅读得到延伸和补充。(2)让学生从文本到非文本。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文本内容。而课外,学生面对的是丰富的、自然的生活场景,要将课堂上所学的问题现实化,使学生从课内转向课外,并从文本转向非文本,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实化、情境化的非文本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上一篇:高校艰苦专业贫困生心理援助与辅导研究 下一篇:对课改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的知识呈现与实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