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课堂撒满德育的阳光

时间:2022-10-18 12:43:52

让初中语文课堂撒满德育的阳光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使之能够正确的指引学生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语文 课堂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82-01

初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面对的是刚刚脱离童年期的初中生。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而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确指引的阶段。

我认为初中语文作为初中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同时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 毫无疑问,初中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首要地位。与此同时,学校运行的中心工作是学科教学。那么,该如何处理实际教学中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呢?我认为:正如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初中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好处。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

我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前总是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语文教材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德育工作与语文课堂的可以互相渗透的地方是无所不在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德育功用的比比皆是。

例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中国石拱桥》中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这一令人赞叹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故宫博物院》则可以看作一篇游览故宫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解说词,这些又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教材……

当然在具体课堂实践中,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也要有所注意,我觉得应该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明确目标的原则

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文而异,我们在教学必须中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张冠李戴。教《我的叔叔于勒》就必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金钱之上、利益至上的社会实质;教《斑羚飞渡》就要教育学生摒弃私心、对动物要富有爱心;教余光中的《乡愁》就要启发学生领会作者对亲人对大陆不尽的思念,使学生产生企盼台湾回归、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烈心愿。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德育目标。

二、针对实际的原则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的放矢。在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状况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教师要用全新的观点来审视今天的学生的思想特点,发挥语文教学思想导向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思想摆脱庸俗浅薄的泥淖,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在教学《陌上桑》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大胆直言:“那个罗敷真是太傻了,太守有权有势,嫁给他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比在家里整天采桑养蚕强多了吗?”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这种想法离经叛道、幼稚可笑,实际上,在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持有这种想法的绝非个别。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讥讽、训斥,而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摆正他们的人生航向。

三、把握时机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把握好教育时机,不能是脱离书本、脱离课堂的直白式、说教式,要在教学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做到天衣无缝、润物无声。比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当讲到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时,可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现在某人做了坏事,有个人见义勇为,拔刀相助,将那人也暴打致死行不行?”通过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的法制社会不同于封建时代的人制社会,我们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正当的权益。

四、去糟取精的原则

选入教材的课文思想倾向大多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有的课文含有思想糟粕,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分辨,做到一分为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例如《桃花源记》一文中,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的否定,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状态,是对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否定,是应当加以批判的。

作为一名年轻的初中语文教师,也许单纯地上好语文课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是,我认为对于初中学生,仅仅掌握了字词及文段识记理解的方法并不够。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学渗透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初中生在感悟到语文海洋的浩瀚的同时,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望初中语文课堂能在琅琅书声的同时,撒满德育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陈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李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吴丹.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