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10-18 12:00:38

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摘 要:笔者就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做好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排除各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监测;影响因素;对此;探究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规的有效手段和保障,通过环境监测可以有效的防治污染和环境治理,顺利开展环境科研、规划、设计和开发。随着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求必须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标准,严格按分析检测程序,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使环境监测更好的发挥作用。对此,笔者就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在平时的环境监测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监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如:监测点的选择定位、采样的方式、测试仪器的使用、试剂的选用,测试环境的选择、监测方式方法、测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模式、人员因素等,都将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

1环境监测网点的选择与定位

环境监测点选择定位是监测工作最为关键的一环,不仅直接影响着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的流向及所在的位置、污染物周边环境以及样本采集时的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监测进程中的数据指标,甚至会相差很远。工作中因为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不能定位或靠近监测点的时候,往往会因地制宜地选取其他监测点位来代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监测数据的结果。很显然,这种状况下所采集的样品和测得的数据显然不能反映真实环境的状况。

2监测时样品的采集

在一般人看来,采样工作很简单。这种思想导致采样工作松懈马虎,直接影响监测数据不准确。因为样品的采集是监测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做不好,后面的工作即使监测人员再认真、实验室分析再细心、实验仪器再精确,也都不能监测出准确的数据。由于采样疏忽大意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采样一般都在野外进行,同样也会受到污染物的流向、所在的位置、污染物周边环境以及样本采集时的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环境监测时,更应该慎重、正确、规范的操作。

3样品的送检、保存与管理

样品是从自然环境中选取的实物和质料,有气体、液体,也有固体,采集后到送检前的时间内,有时往往会因为样品的存放时间、盛装容器的材质以及储存保管的方式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的量变或质变,因此,采取适当措施妥善保存、严格的管理、缩短送检时间等都会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如采集分析水样中石油类的含量时,水样只能用玻璃容器盛装,不能用塑料容器,因塑料会吸附石油类物质导致分析结果出现人为误差。

4实验室环境、测试仪器、试剂和测试系统

我们知道,监测数据一般都是在实验室和数据分析室通过借助相关的测试仪器设备和试剂来完成的,所以,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光度、压强和风速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测试仪器设备的性能、试剂的纯度以及测试系统的是否正常运行也是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如仪器设备的类型、特性、精确度、灵敏度、适用范围都会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因此,数据检测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正确掌握仪器设备的特定操作程序,熟悉明确检测要求,规范掌握操作方法,尽最大能力减少仪器设备带来的误差,准确作出数据判断。

5检测数据分析方法与科学性

一般说来,环境检测的质量结果都是通过专门的数据分析人员对检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检测结果。对检测数据的分析过程、方式、方法也是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因为每种检测采样都有它的适用范围,特定的分析方法,如适用的浓度范围、干扰物的种类以及允许的限量等,都有可能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和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和完善,不断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6监测人员素质的影响

环境监测定点的选择、样品的采集,数据的检测、分析、质控都需要人或工作人员操作来完成,检测检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理论水平、工作能力、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都是直接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观因素。

二、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对策

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为做好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公正、权威,切实改善环保质量,有效地防治污染,应急处置各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就必须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排除可能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不利因素和环节,有效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同时建立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管理体制,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持续稳步有效的运行。此外,还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适应性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

2合理选择和定位监测点

监测点位的布设至关重要。监测点的选择和定位要遵循尺度范围原则、信息量原则、不断优化的原则,同时兼顾经济性、可控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行性,确保优化监测结果,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和可比性。

3精心制定采样实施方案,规范采集样本

精心制定完整的采样实施方案是确保采样代表性、完整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和消除随意采样和盲目采样。方案要对采样目的、样本源以及采样设备工具、方式、种类、数量以及采样分析的信息悉数标明,确保采样全面、准确、客观。同时要建立采样工作质量监督制度并对采样易发生的问题有预案、有措施。

4对样品进行科学保存与管理

对采集的样本要按规定和要求标清写明,并进行有效处理和保管,力求缩短运输时间和保存时间(除特别采样外),最大限度的减少量变和质变的可能,使采样变异或变化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要注意关注样品保存期、保存环境和保存条件的要求。

5确保测试工作环境和条件

鉴于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光度、压强和风速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对实验室的测试环境,要根据不同的采样的检测要求创设适应的检测环境,排除各种影响检测工作的环境因素,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鉴于目前大多数精密仪器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也要创造条件满足检测仪器设备、辅助设施等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尽全力保证和满足工作要求。同时要指派一流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检测工作正常运行。

6努力提高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应严把选人关、进人关,实行定期考核,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加强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广泛开展监测技能培训和素质大赛活动,努力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总之,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监测已成为环境保护中一项前瞻性、根本性的工作。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排除各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利治.如何排除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J].中国环境监测,2010(11).

[2]王尚志.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关系[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3]金云.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科技博览,2009(07).

上一篇: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浅析开放金融环境下我国银行监管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