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17 11:07:07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摘 要:新课标指引下的生物教学突出生物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提倡“生物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生物学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生物学理念,不同的人在生物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的生物学恩想”。为了实现这一思想,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应有根本性的变革。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课堂

一、生物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生物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生物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及师与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⑧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实施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生物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生物教学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二、生物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情等活动获取知识:可深人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现代生物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生物学习是现实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内容经历化,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二上学期,关于氨基酸的计算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把数学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用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亲自经历在静态中研究动态问题、在动态中找出静态规律的研究探索过程,明确了排列和组合问题的内涵,提高了生物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学到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一对常见的遗传病与伴性遗传病作比较研究,学生的积极性高,98%的学生参加了社会调查全过程,88%的学生写出了小论文。学生论文的触角之广、内容之深,是老师远远没有想到的,其中涉及到环境问题、医疗问题、地区文化问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查阅了各种资料,积极交流,互帮互助,伴性遗传规律的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得到有效强化,而最主要的是学生明白了生物学习的重要意义和获得了学习生物的乐趣,许多学生事后说自己有“长大了”的感受。

三、生物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

合作讨论是学习小组成员商讨、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有许多积极作用。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在讨论和交流中饱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它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输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

四、生物裸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目标要求,都成为“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别。有调查反映出以上做法的直接后果是:传统生物课堂只成就了10%的精英(高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少数学生则完全放弃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学生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发展Ⅱ,这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阔时,新课程又认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Ⅱ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根据能力大小可多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评价机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久保持,能让后进生吃得着、优生吃得饱。

五、生物课堂是德育的课堂

生物教学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讲生物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讲生物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每一处知识、每一处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生物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欲望,培养生物的审美观等诸多方面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德育渗透体系。

六、生物课堂是现代性信息技术课堂

幻灯、多媒体制作使生物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而互联网则为生物教育提供了充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越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笔者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知识后结合教学实践的思考总结。总之,新课标是一场理念的变革,是更人性、更科学的教学实施过程。我们这些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要结合实际,变更思想,充分领略新课标的精髓,把新课标的优势发挥到极点。

上一篇:桡骨远端骨折外支架固定与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 下一篇:如何帮助幼儿建构科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