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目标

时间:2022-10-17 11:06:47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目标

[摘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无处不在,《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把握好时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博深的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还能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宽阔的胸襟,坚强的个性,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成为我国新世纪强大的后备军。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以此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教学作为培养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除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思维发展等任务外,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如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反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几种形式,心理健康的人对于他自身应当有明确的了解,能正确地对待自发性能够调节的情感与行为。而体育活动恰恰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适当估计。某一体育动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请这名学生做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动作练习的正误,练习达标合格的好坏,及时应用所学的知识、动作的成效等做出自我评估。此后,教师再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对自我有评价能力,增强学生的努力程度,激发学习动机。

2.体育教学活动过程可协调发展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人,最为广泛,最为复杂,最为必须的需要就是交际需要。这种需要在青少年期表现得尤为强烈和突出,但是由于青少年在伴随着自我独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安感、孤独感和急燥感等人格不完善和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再加上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等情绪特点,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影响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应正视这一点,利用体育活动的团体优势,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体会每名成员在集体中的地位都是重要的,诚恳热忱地帮助别人。例如:教师可利用足球、排球、篮球、接力等一些比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活动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团体比赛性质的活动中,每名学生都要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这样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提倡在协调配合的条件下去完成任务,倡导把个人的成功融于集体的成功之中,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荣誉感,从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活动是人以自身为对象来进行改造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体育对人的改造绝对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运动,体育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显示,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形式和健身的方法来发展人的身心,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3.1在体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意志力:学生的自信心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有信心的人,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又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做为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掌握青少年生长的一般规律,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青少年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为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建立和制定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的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指标,对照标准找到自己相应的坐标值,给每个学生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以达到在体育活动中建立自信心的教育目的。

3.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优势,开展耐力训练。在发展学生耐力素质中,在突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耐力锻炼,只有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性的的追逐跑、图形跑、越野跑、跳绳、爬山等来培养他们的锻炼兴趣、发展他们的耐力品质。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耐力跑训练。另外,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系耐力素质竞赛,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如举办中长跑班级对抗赛;象征性长跑;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4.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渲泄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

体育活动是社会交流、娱乐、休息调节的一剂良方,是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一切心理活动中都伴有一定的情绪体验。但是如果一个人喜怒哀惧无常,经常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情绪体验之中,其高级神经活动必然会遭受到侵扰,产生社会适应的困难,心理健康也会被破坏,社会需要人具有对自己情绪的调节和控制的能力,那么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渲泄不良情绪,维持心态平稳,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失败、挫折而产生困惑、焦虑。精神颓废时,体育教师应适当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使其合理渲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综上所述,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必要且有效的。体育教师应把握好时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博深的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还能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宽阔的胸襟,坚强的个性,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成为我国新世纪强大的后备军。

上一篇: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下一篇:初中语文互动式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