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7 10:54:36

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应用

【摘要】 电力资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尤其是对正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而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电力信息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电网运行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作者主要分析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运用。

【关键词】 电力信息技术;电网;运用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网运行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等电网运行的各个环节。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运用,给电力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电力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发电站、变电站系统,电网调度,信息管理等重要环节。

一、电力信息技术在发电站、变电站的运用

1、传统的发电站、变电站的弊端

传统的发电站、变电站设备的分单元的隔间操作,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了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导致了许多问题,主演表现如下:

(1)分单元隔间操作让每个单元信息收集的维度不一,信息沟通困难,给信息的管理带来难度。

(2)隔间操作使得各个单元独立性过高,很难统一行动,这为电力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制约了系统的灵活性。

(3)传统的操作模式不适用于已初步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制约了设备智能化的功能,降低工作效率,浪费资源,提高成本。

在发、变电站应用电力信息技术是指,将发电、变电站得所有设备的功能整合优化后,利用电力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统一的信息模型,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自动化信息系统。

2、发电站自动化

在现在的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运用最多的是分散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一般采用多台计算机分散处理多个控制回路,而各控制站的现场信号和控制参数可已经由通信传到其他控制站和操作员的CRT上。分散控制系统在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和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让以前独立的控制系统形成了控制功能分散、监控参数几种、各子系统信号联系紧密的整体。

3、变电站自动化

电子信息技术在变电站的运用是指计算机的智能设备,他不仅可以实现数字的数据化,还能在计算机上完成统计记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进行功能的重组和优化,在变电站系统内的信息、数据交流与共享,达到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变电站设备的任务。变电站自动化取代了以往的人工监控和电话人工操作,对变电站的监控加强,为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调度上的运用

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调度上的运用主要是指电网调度自动化,它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的核心内容之一,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工作站、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及变电站终端设备等主要部分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保障电网调度的安全稳定运行,合理分配电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采集和监控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评估电力系统状态、预测电力负荷、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等,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供电,降低电力传输费用,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

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调度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智能电网的调度上,智能电网是人们为确保电网安全运行,解决目前电网调度上的问题,为未来电力系统设定的理想解决方案。电力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上的调度主要运用在:

(一)数据一体化技术

智能电网最基本的要求是实时传送电网动态数据,并及时有效的分析数据。

为满足智能电网的要求,除了安装SCADA/EMS支持系统,PMU设备应该运用到智能电网的调度上,因为它能解决支持系统不能采集动态数据的缺点。

(二)数据平台一体化技术

数据平台一体化技术是为了解决智能电网数据平台向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信息服务的问题。要求全面支撑电网实时监控、调度计划、安全校核和调度管理等四大类核心应用,支持构建分布式一体化的调度技术支撑体系。

电网调度环节通过获取、传输、处理和反馈信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度和经济效益,在智能电网体系中起到“神经中枢”的作用。

所以,电网调度环节的智能化是建设智能电网的关键和重要一步。

三、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管理系统中的运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力事业也逐渐向网络化发展,这既是电力事业自身发展、扩大电力市场、规范电力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时代对电力事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电力管理系统中的信息系统

电力管理中的信息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场站端和信息通道三部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电网调配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这整个自动化系统中,还分为了信息采集和执行、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人机联系在内的子系统,各子系统联系密切,共同配合协调,适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电力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的生产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其它设备对电力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传输、储存等,提高电力运行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管理信息化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资源被运用到社会生活及生产的方方面面,而电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电网运行和电力系统中的广泛运用,在极大程度上为电力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通过建设电网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对电网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提高的信息的准确性,加强电网信息管理,加快推进电力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日益激烈的竞争占据信息技术制高点。

四、电力信息技术在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的运用

由于电力生产地域环境的复杂性、危险性,提高电力生产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是对电力生产的安全与风险管控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电力生产任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的电力生产现场作业模式的缺陷

传统的电力生产现场作业模式有以下问题:

1、长期使用纸质作业指导书和制止记录表,,不易携带和保管,且容易损坏和丢失,保管麻烦又困难。

2、纸质记录通过手工操作来完成,一切工作都完全依赖于现场工作人员,电力人员负担大,责任重,容易造成失误。

3、在完成纸质作业记录后,又要把记录输入到管理系统中,重复了工作内容,降低了工作效率。

4、纸质作业指导书得更新缓慢,工作人员难以得到最新的、最有效的指导。

(二)移动作业系统在电力生产现场的运用

1、移动作业系统的概述

移动作业系统是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采用Net compact Framework、轻型数据库和web service技术,实现PDA移动终端的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的系统。

移动作业系统移动作业系统从应用层面分为主系统和移动端系统两部分,生产MIs的作业任务管理模块是主系统,主要是为移动端系统提供规则定义和任务支撑;移动端系统用于下载和查看任务、作业标准,保存现场作业记录并反馈给主系统。

2、移动作业系统作业流程的实现

移动作业系统的核心是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的结果,选取作业标准作业任务,业务人员在移动终端下载作业任务,在现场执行。作业结果传输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任务记录归档,完成记载。

3、移动信息系统的运用效果

移动信息系统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业务人员的负担,提高生产效率,规范现场作业程序,建立新型的监督管理系统。移动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对整体的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了基础。提高电力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电力信息系统在电网运行中的运用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但由于世界能源紧张和部分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我国能源使用和安全问题受到严峻的挑战。电力资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无论在社会生产还是社会生活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电力资源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电力信息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广泛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力生产和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整体上提高了电力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建立了坚固的技术和信息基础,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变革,带动产业信息化的脚步。在整个宏观角度来看,电子信息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的运用,也缓解了我国能源紧张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能源的使用和保护能源安全,提高国家的能源竞争力,促进国家隔行荷叶的顺利发展,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唐述勇.浅谈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J].科技传播,2011(9).

【2】史志成.铁路电网的综合自动化01.电工技术杂志,2004

上一篇:浅谈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内质外形作用 下一篇:探究长输管线工程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