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资源的整合

时间:2022-10-17 10:09:26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资源的整合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只有把小学数学课堂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达到综合利用。

一、精选生活素材,有效整合资源,让学生感悟数学。

如在教学“高矮”的前一天,可安排学生:“明天数学课上,小朋友们要告诉全班小朋友,你家里是爷爷高些还是奶奶高些、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同桌的是你高还是他高……”这样学生在课外自然就会去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之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感悟了。

二、捕捉生活现象,有效整合资源,让学生发现数学。

如估算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开学学校要发书、本子,自己要买文具、教辅书等,知道单价和数量,可以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总价;妈妈买菜,知道带的钱和单价,估算买多少菜等等。把生活中学生形成的估算技巧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把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数学知识,能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三、创设生活情境,有效整合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如教学“分类”时,让学生4―6人一组,围成扇形坐好,并在中间随意堆放许多书、本、学具、文具等物品,让学生感受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激发学生要整理自己教室的欲望。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组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联系生活创设的情境,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激活生活经验,有效整合资源,让学生开发数学思维。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就小学生而言,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五、课外延伸回归生活,有效整合资源,让学生合理利用。

知识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让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起来,有效地整合课堂资源,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天地里学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上一篇:浅谈学好小学语文的重要途径 下一篇:如何运用好数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