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的心理互助

时间:2022-10-17 09:56:47

灾后的心理互助

摘要:地震过后,学生需要心理重建。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心理互助的形式主要有设立心理互助员,成立心理互助组,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组建心理社团等。学校要把心理互助作为促进学生心理重建的重要途径,要为学生心理互助创造条件。

关键词:心理互助;心理健康教育;学生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由心理专家、心理工作者组成的心理救援队伍开赴灾区,对受灾人员实施了心理救助,许多学校也都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及时缓解了人们的心理危机。然而,地震给学生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还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或数周,或数月,或数年。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顺畅、记忆力减退等。对于个别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要给予一对一的心理治疗。而对于广大灾区学生来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彼此之间的心理互助,即让学生通过各种行为,彼此有意识地施加心理影响,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获得安全感、尊重感、价值感,形成积极心态。经历了这场重大灾难,学生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心灵创伤,在心理重建的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心理帮助。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

心理互助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心理重建的重要途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1.设立心理互助员

“心理互助员”是经过一定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有较强交往能力的学生。“心理互助员”是心理健康“辅导员”。同学之间往往能够相互敞开心扉,说心里话。“心理互助员”平时在与同学交往中能主动运用学到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心理互助员”是学校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交往中或通过心理互助热线,“心理互助员”能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反映,从而可以对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心理疏导,以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2.成立心理互助组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形成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理,乃至个性的改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成立心理互助组主要是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心理互助组”的规模小,成员的心理距离近,具有明显的“社会助长作用”、“一家人效应”、“自己人效应”等,这些都为实现心理互助提供了有利条件。

“心理互助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员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情绪、意向、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学生都有认识自己的愿望,虽然每个人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思考、自我选择和扬长补短的能力,但“知人易,知己难”是不争的事实,学生需要别人帮助自己、认识自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仅需要别人关注,而且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遇到挫折时。“心理互助组”可以开展敞开心扉活动,互赠格言活动,心理拓展活动等。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增强交往的愿望和能力;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排解心理障碍;还可以给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别人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使他们获得价值感、力量感,增强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教师要对心理互助组的成立加以引导。成立心理互助组坚持自愿原则是必要的,但心理互助组的成员组成也要保持平衡,如男女生、学习成绩好及不好的学生,外向内向的学生等要平衡。更要注意把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巧妙、无痕地安排到某个心理互助组。教师要对心理互助组的活动加以引导,让他们彼此进行积极的心理交换,保持美好的心理期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事、对人、对己。

3.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主要指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或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及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促进其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有效地调节自己,使之在学习上、生活上获得最理想、最完美的自我选择和适应。

互助式心理辅导则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寻求辅导的同时都充当辅导者。学生虽然不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和水平,但他们却具有真诚、关爱、热情等品质,加之同龄人之间心理上的相通、相融,很容易产生心理共鸣。所以,互助式心理辅导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互助式心理辅导可以以班为单位开展,也可以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让每一位学生都写出自己希望得到辅导的心理烦恼或心理困惑。不署名,用代号或绰号。写好以后全部收上来。

第二步,交错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对该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写好以后全部收齐。

第三步,再交错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对“辅导者”的辅导予以评价,并对该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补充辅导,写好以后全部收齐。

第四步,发回给原来的学生,让其对“辅导者”的辅导予以评价,写好以后全部收齐。

第五步,发还给“辅导者”,让其了解自己的辅导水平。

第六步,全部收回归档。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和高质量的辅导在全班分享,并请学生发表补充辅导意见。教师对“辅导者”的辅导给予鼓励性评价。

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时,一定要注意保密,要尊重学生。

4.开展心理课题研究

让学生自主选择与他们心理问题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和谐。研究课题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研究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感到困惑并希望解决问题,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灾后,学生最关注和最感困惑的问题几乎与心理有关。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研究内容。通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形成一定的观念,掌握一定的方法,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成文章等化解心理困惑。通过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课件,交流、研讨等方式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课题研究方式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5.组建心理社团

心理社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协会等心理社团。心理社团以学习、宣传心理知识,介绍心理调节方法、技术,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和谐,塑造心理品质为目的。依靠心理社团,学生可以自己办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报纸、杂志和网站,可以举办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可以编写、排演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心理剧、小品;可以利用板报、橱窗、格言、漫画等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心理社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平行影响和心理互助。

学校要把心理互助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心理互助作为促进学生心理重建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要为学生心理互助创造条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心理互助给予指导,在心理互助过程中扮演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心理辅导教师在对全校的学生、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要加强对“心理互助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让他们深入到班级、宿舍积极开展心理互助。学校要为学生心理互助提供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心理互助。学校要大力宣传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让学生从中获得心理能量。此外,学校要在场地、时间、经费、资料、设备等方面,为学生心理互助提供必要的条件。要让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和谐。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终校/黄炯相

上一篇:父爱中所诞生的 下一篇:放射阳光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