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师名校长的招聘说起

时间:2022-10-17 09:02:30

近日听到一名校L教授高论,说教育界动辄高薪招聘名师名校长,十例有九例失败。不知L教授言论依据如何得来,但就周围不少学校招聘的人才成长情况看,倒是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分析这些成败案例发现,人才是否能移植“成活”因素有多方面,有土壤气候的问题,有生存空间平台的问题,有养护搭架浇水施肥的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要看移的是什么“树”,是否具有异地生存的特质与本领。

南方地区有一种榕树,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巴金先生曾在《鸟的天堂》里描绘广东新会一棵榕树覆盖几十亩地,独木成林的奇观,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南方乡村街尾并不少见。随着社会发展加速,人才流动将日趋活跃普遍,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在加快进度,教育人才必然会突破藩篱,名师名校长招聘将更趋频繁。如此,人才的生存问题将成为广大管理者和教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分析榕树的生存智慧,至少有这几点:

一、 艰苦环境更有舞台空间

榕树蓬勃生长多在荒芜坡地,每在水边或平地上霸踞一方,能在悬崖峭壁或石灰岩上挺立招展,在酸雾弥漫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本着趋利避害的本能,人往往喜欢往大城市名学校挤。如果一名教师定位为混生活,能挤进一个高福利高待遇的区域或者单位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若是怀揣教育理想,致力于人生自我实现的人,倒不一定非要到人才济济的高地上去比拼,那样反而限制着你的生存空间,倒不妨从生活便利与事业追求之间找到结合点,到薄弱一点的学校去,在那里舞台广阔,空间无限,没准一去就是顶梁柱,是领军人才,你可以占据高地而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自己的成长,确定成才的方向。而这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视角,不是校校都会有的机会,只有在目前尚弱的学校,必须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有启迪感悟。

二、 适应土壤才能立地生根

人才流入新地,第一年是关键。能否融入新的土壤决定你能否移植成活。榕树的生存能力很强,它的根系发达,老枝干上的气根下垂,细者悬空飘曳,到处寻找水源与营养,粗者落地生根,形似支柱,甚至不惜将根茎暴露在地表之上,遒劲而坚韧,耐人寻味。细观有些名教师名校长,新到异地,带着满腹经纶满腔理想,以救世主改造者的身份强势地锲入。这种做法即便奏效但也过于激烈,往往伤害到原有的文化传统,造成的创伤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弥补,甚至永成遗憾。而更多时候是不成功的,依靠强势的灌输洗脑也许会带来一时的形式的改变,但其深层的变化更需要持久的潜移默化才行。所以,名教师名校长明智的做法是带着优势融入,怀揣美玉却低调行入,等时机合适,逐步亮出宝贝,共同赏鉴,日渐分享直至拥有。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 与时俱进才能做大做强

名师名校长具有先进理念卓越的智慧应该不用怀疑,否则他难以成就今日声望,假冒伪劣者很难过关斩将,直入潼关。但是,到一新单位如何重建伟业再显辉煌,除了需要自己的才华经验之外,更需要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能结合新的形势新的需要新的探索新的生活,创新思维,创造成绩,如此,才能步上发展之路,带领新的团队把学校或者学科做大做强。榕树之伟,伟在与时俱进,它能结合天时地利,伸展出无数的气根在空中,到处试探,一旦合适,触地生根;假以时日,则茁壮成长为树干。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负载起榕树庞大的身姿踽踽前行。榕树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俨然一个国家、一家企业发展进步到兴旺的写照,一个人才的成长其实也同样如此。唯有长就丰富的气根(学习能力)、强烈的发展愿望,才可能到处寻找生机扎根生长。有些人才在本地本学校尚属佼佼者,但由于缺乏学习能力,不能与时俱进,只是习惯抱着自己的旧思想旧经验,不肯接受新学校新形势的信息要求,结果故步自封,特立独行。

四、 执著坚定才能萌茵如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榕树的生长到伟岸,需要十年二十年,一个人才的成长又何止十年?观察周围一些学校招聘人才,有些学校是为了虚名,检查评估时宣称教师队伍里又增加了多少高职称的人才;有些学校急功近利,一年引进,二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合人才成长规律。一位名教师名校长落土生根,本身从适应到发展到创新需要时日,依靠名教师名校长带动其他教师发展,就更需要时间。没有实践的积累、岁月的检验,不能说明成败对错。因此,从招聘单位来说,切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从受聘者来说,则更需要执著坚定,立志立根,身体力行,以身示范,以己身努力作表率,引同仁志合共前行。十年一剑,潜心不辍,这样才可能像榕树一样蓬勃兴旺,茁壮成长,即便独木也能成林,福荫一方。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 211100)

上一篇:让学生自己破“茧”为“蝶” 下一篇:英国学校的“家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