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职业精神

时间:2022-10-17 08:43:29

提振职业精神

从早期的爱厂如家、发扬主人翁精神,到如今倡导的做企业的主人、爱岗敬业,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员工只有具备了职业精神,才能对企业、事业具有强有力的责任心,才能忠诚、敬业,努力工作。

那么,什么是职业精神呢?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是人类工作的行为准则,是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体现。职业精神主要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职业纪律。其实际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当人们拥有了这些职业精神,就能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人类自野蛮进化到文明社会,便产生了社会分工,职业精神由此成为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石。不同的职业体现着社会不可或缺的需求,从表面看人们从事职业是作为自己谋利的手段,其实是为社会服务,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社会必然会对各个职业提出一定的要求,即从事该职业者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逐渐生成了随职业不能分割的天职般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遂成为每个职业者立身的根本。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既享有职业带来的利益,也要承担职业带来的风险。只有秉持各自的职业精神,方能发挥职业的社会功能,维系职业的价值。那些恪守职业精神的人,为自己的职业增光添彩,必深得同行和世人的赞颂;而那些不守职业精神的人,则玷污了自己的职业,必遭受同业和众人的唾弃。职业精神是人们对不同职业的不同期待,当每个职业者都严守职业精神时,社会必是美好的世界,人们享有幸福的生活。

我国多年来就开始大力倡导和推进员工职业精神建设,大力弘扬职业精神的先进典型和培育职业精神,旨在树立员工崇高的职业精神,重塑员工良好的职业形象。产生了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东汽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及窦铁成、吴大观、李俊贤、郭明义等先进典型,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但近年来,淡化或缺失职业精神已非个别区域和单位的现象,对企业、行业和自身都带来不良影响,降低了绩效和竞争力。因此,有必要重建和光大职业精神。

营造职业精神氛围,使员工自觉遵循职业精神,这有赖于职业伦理道德。绝大多数人从事职业是为获取报酬维持生计,也有人是为获得世俗的荣耀。这些低层次目的是难以支撑起崇高的职业精神的。只有当它作为人生的使命和信念而存在,成为忠诚的信仰和人生的依归而与生命融为一体时,人们就会得以自我价值的实现、内心的满足,体验人生的幸福。在这样的境界里,强大的内在动力驱使人们主动追求、竭力体现职业精神。由于违背了职业精神就会危害社会,为保证其得到最起码的遵守,就要将其底线上升为具有约束力的强制性规范,违反职业规范定将遭受惩罚。因此,职业精神的本质更是必不可违的责任。以大力弘扬的道德感召再辅之以严格执行的约束机制,职业精神就会得到贯彻,从而使社会有稳定和谐、运行良好的秩序。

企业员工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职业精神,尽职尽责,才能构筑起自己安身立命、兴旺发达的职业根基。不然,既会砸了自己的“饭碗”,也会毁了企业的声誉,进而造成企业的危机。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员工的敬业精神将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里,员工敬业精神越强,工作效率就越高,企业的发展也就越迅速。

职业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职业精神是由岗位职责催生并释放出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职业精神提升了,政治工作的资源投入和成本效益就会出现可喜的改变。职业精神能够让每一位员工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并将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职业精神的培育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步积累的过程,特别需要一个浓厚的舆论氛围,才能让职业精神之树充满生机。企业要创新载体,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大力营造弘扬新时期职业精神的良好氛围,对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行为给予有效激励,对损害职业精神的现象加以严厉制约。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对员工职业精神的培育,使之逐步成为企业的内部制度,使弘扬职业精神逐步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习惯,不断充实丰富符合时代要求和行业特征的职业精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生命力。

上一篇:招投标管理与监督的风险控制 下一篇:上岗前察言观色判定员工的安全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