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7 08:11:08

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软硬件应用频度与深度的加大,对当今人才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越加强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个人信息素养的基础课程。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着不被重视而导致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特研究了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课程;运用

在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主编的书《大数据时代》中,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翻转课堂等新型形式得到不断兴起,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对于教育领域大数据的巨大作用。如果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基于数据预测和分析为基础的时代,则翻转课堂就是大数据在教育领域所带来的具体表现。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动手操作为主,除了操作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外,还需要通过正确的操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二,信息技术的知识内容不仅包含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同样还包含了比较广泛的综合性知识。第三,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发展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以及软硬件设备的更新,目的是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授课,然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课堂可以用来写作业或者进行讨论,当学生们做课堂作业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由此一来,课堂就会成为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场所,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进而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该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发生情境出现了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转。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学习时,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定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暂停、快进和重复。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学生的困惑,进而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一对一的指导。获取的数据可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在翻转课堂中,大数据对于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2.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流程

2.1课前阶段

根据我国的教育教学情况以及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不仅要遵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同时还要综合的考虑多方面因素,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对部分环节进行适当调整,以期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课前阶段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师搜集的教学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考虑到实际存在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只挑选与部分知识相关的教学微视频,通过 QQ 群、E-mail或 U 盘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自学完成后,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疑问,可在 QQ 平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或寻求帮助。没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直接进入测试题环节,通过练习自测来巩固思考所学内容。最后将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测试题的答案,通过网络发给老师。

2.2课上阶段

第一,由于初中生缺乏一定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控力,在脱离课堂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自学质量,甚至会出现少数学生投机取巧逃避学习的情况,因此在课堂中的前 10 分钟可增加师生共同观看视频环节。微课程因而出现了,何谓“微课程”?它是指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微课程灵感的来源。利用微课程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要及时地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学校后可以方便地获得教师的指导。近些年来,微课程迅速发展,其发展方向同大数据创新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对微课程实践的不断积累,可以促进形成微课程群,对微课程群的应用进而会产生新的应用数据,有利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发现与预测的创新应用。

第二,学生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内化环节。课前自学是学生在自己原有认知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但由于每个人的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不同,因此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同,缺乏一定的正确性,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的理解会因个人主观因素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全面的且不具有一定的深度。课上通过老师的正确讲解后,学生会对之前所学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和想法,同时学生在课上会再一次接触到新的知识点。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再次给学生时间提出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完成作业,老师评价和组内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线下评价和课上评价两种评价方式。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每班一名教师,四十到五十名学生。如果想要在课上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为了确保评价和反馈信息能够准确的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到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情况以及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在完成作业后,除了教师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外,也需要小组内成员间相互评价。

3.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动手操作为主,但我国长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基本的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创新能力。而本文介绍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一种促进教与学发展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顾敏. 翻转课堂与学生自学能力――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 中小学电教,2013,12:11-13.

[2] 邵帅.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01:24-25.

[3] 唐明志. 浅谈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应用[J]. 新课程(中学),2015,09:167.

[4] 卓明贤,刘静. “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学电教,2016,06:46-47.

上一篇:找准聚焦点 唱响主旋律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