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我们继承什么?

时间:2022-10-17 07:50:48

对于传统,我们继承什么?

摘 要:我们当中一部分人不能正确地认识传统,出现悲观民族虚无情况,另一部分人要求积极继承传统,可在实践中对中国绘画前景仍然没有突破性。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没有正确地认识传统,对传统的认识仅仅在于技法和程式的表面问题上。本文针对这两种情况首先肯定了传统的价值,进而论说传统中国绘画的核心,否定笔墨论正宗,跳出传统文人画苑囿,为中国绘画的发展注入了新思想。

关键字:传统;中国绘画;文人画;水墨正宗:创新

关注民族化是永恒的话题。目前,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为民族绘画前景而担心,对待传统问题有两种态度:一是对传统唱悲调“传统不能救国”,否定传统,传统持怀疑态度。另一种就是,空喊口号“我们要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充满看不见希望的激情,当回归到实践中怎样发展中国绘画,仍然莫衷一是。这两种一方面我们要消除悲观情绪,反对抛弃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继承什么,如何创新的问题。

以上两种情况,是因为对传统的了解和学习只停留在程式、技法上。说“传统不能救国”者,认为古人在造景、技法上都登峰造极,后人除了研习,还能做什么呢?“画平远师赵大年,重山叠嶂师江贯道,皴法用董源麻皮被及《潇湘图》点子皴,树用北苑、子昂二家法,石用李将军《秋江待渡图》及郭忠恕雪景,李成画法有小幅水墨半及着色青绿,俱宜宗之、集其大成,自出杼轴。面对中国绘画的衰落,也于事无补,因此,强调‘继承传统’,并不能救国。”那些高呼“继承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也仅仅是从技法的学习而已,他们说:“我们绘画上的前辈们和其他文化工作者创造性地积累了丰富的技法与经验所以我们今天能够说祖国的绘画传统是伟大的、优秀的。我们要发展新文化,就要更好地继承并发展过去的优秀传统。”对于传统,难道仅仅局限于几种程式和技法?这样的理解,那么中国画自然是“穷途末路了”。说到底,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继承传统的什么,传统的“精华”是什么。“传统不能救国”者说:“从传统绘画中是无法提炼出‘精华”的、所谓的‘精华论”是虚幻。进一步说,即使我们能提炼出传统的‘精华’“也是没有意义。”“现代绘画艺术在传统中继承什么因素,并不是由传统决定的,而是由现代绘画决定的。”本末颠倒,陷入极端虚无主义和悲观里。

没有传统我们参考的价值又在哪里?首先,我们肯定传统的价值。传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体系,是历史的沉淀,经验的总结。我们的绘画的参照体系,说到底就是我们民族根本的思维特征和观照自然的方式。在历史惨乱的年代,我们批孟反孔,把这些传统视为落后加以无地白容地抛弃,可是历史证明,这不正是本民族上下几千年揉淀的思想精华,我们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的根本吗?今天我们讲“八荣八耻”“修身养性”抛弃传统,我们的参照标准在哪里?与其说舶来西方的放纵肆意,不如说学习本民族温柔敦厚,沉稳中更显睿智才情,与其说西方绘画如何开放,不如说我们传统绘画中的“放逸”更有底蕴的精彩。我们继承我们中国绘画本身应有的气质,秀、雅、厚、透,我们更继承传统绘画情感的抒发,讲究“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精神,我们不需要追寻西方太多形式,放弃我们应该具备的内容。那些曾经被称为“传统主义”,固守本民族阵营的大师,如吴昌硕、如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干、傅抱石等经过历史的检验不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娇子吗?与其说这些前辈是顽固恪守传统,还不如说他们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更自觉、更清醒地持有的冷静和平衡,是对两种参照体系作出的自信坚定的选择,具备的学者风范。如今,民族逐渐在世界崛起,我们坚守传统正需要大师前辈们的自信,对外来要有自主选择的品味和挑剔的眼光。我们更需要一种抬头挺胸的自信,以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

如何认识中国绘画传统?中国画最根本的特征在于缘情言志,这决定我们的传统绘画从古到今始终不是以再现客观自然为终极目的,所有的表现形式只是传达情感的手段。认识传统艺术就得认识我们本民族观照自然的方式,从这种根本的思维方式中寻找艺术的源泉。例如,原始时期,巫术思想开始的彩陶艺术,开创了原始会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发端于“以形媚道”;水墨的产生源起于道家的虚空无为:意境的定义产生于禅宗的顿悟……在这些思维方式下,形成本民族文艺有丰富的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如中和之美、典雅之美、充实之美等;有丰富的辩证审美原则,如文与质、情与理、形与神、虚与实、雅与俗等。

对传统的学习,我们不是学习古人留给我们的具体程式如皴法、山势布置,笔墨提按顿挫、浓淡干湿,而是学习古人把传统积淀下来经验的经验加以应用,如自然观、辩证观在绘画中的应用,学习古人处理主客体的关系。笔墨不是中国画的全部,只是精神记录的符号而已,表现情感的手段是丰富的,我们为何不走出已有的苑囿,开拓更宽广的表现空间?这让我想起了刘国松先生,在谈到笔墨的问题上刘先生更有自己的远见,他说:“我们知道,文人画家特别强调‘笔’‘圣’二字。中国画不一定非要用笔不可,只要它与笔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即拓广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在笔墨至上的中国画坛,刘国松先生反其道,把笔墨抛得更远,但刘国松先生并没有抛弃传统,他恰好抓住了传统的本质内容,却把落脚点立于中国绘画中的宇宙观和意境,他讲深沉的东西,也讲究绘画的章法,他把大家奉为正宗的笔墨抛得很远很远,可是谁又否定刘老先生画的不是中国画,谁又否定刘老先生的画不成功呢?刘国松先生对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总结时说:“二十世纪中国水墨画的成就在于技法的创新,如拓墨法、撕纸簖法水拓法、渍墨法等,突破了传统公式化的形式,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新形式和新风格;在品评价观念上打倒了七八百年来封建文人对所有的绘画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经验告诉我们,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我们需要丢掉的是中国绘画旧形式,旧语言词汇,而保留的是传统中兼容并包的精神胸怀宽广的创造力量。”刘国松先生的这番话还萦绕在耳边,我相信对于如何继承传统持有困顿的人来说也应该是个启发。

注 释

[1]刁秀航:《强调“继承传统”,并不能救国》[J]见《艺术探索》2009年,第4期。

[2]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四年级全体同学:《我们对继承民族绘画优秀传统的意见》[J]《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摘录同[1]p59。

[4]摘自笔者整理的笔记,《参加2010年春刘国松先生来访座谈会议录》。

参考文献

[1]潘公凯:《“传统派”与“传统主义”》[J]见《新美术》,1997年第1期

[2]林 木:《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1版

作者简介

袁 曦,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创新实践 下一篇:揭秘宇宙天体动态之谜,促进自然科学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