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所致斜视术后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7 07:38:43

[摘要] 目的:了解近视/远视屈光不正所致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位及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9~2012年手术矫正屈光不正共同性斜视140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其中男68例,女72例。年龄18~46岁,平均26岁。共同性内斜视50例,共同性外斜视90例。近视屈光不正102例,远视弱视38例。斜视角

关键词: 屈光不正; 斜视; 术后;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19-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成年人要求美容手术者逐渐增多,更迫切要求视力及视功能的恢复,现将近3年在我院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的140例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2012年收治由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140例,其中近视斜视102例,远视斜视38例。年龄18~46岁,平均26岁。共同性内斜视50例,共同性外斜视90例。术后早期戴角膜接触镜进行视功能训练10~15次。术后观察1~18个月。

1.2 检查方法 常规检查视力、散瞳验光、佩带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底及视功能。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视力,低于0.8者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扩瞳验光,检出远视性屈光不正38例,近视性屈光不正102例,其中弱视52例。轻度弱视14例,中度弱视30例,重度弱视6例。

用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分别检查33cm和5m斜视角。内斜组:斜角

1.3 手术方法 根据斜视角大小设计手术,内斜组首选单眼内直肌减弱外直肌增强术,>60者加非主斜眼内直肌减弱术。外斜组首选单眼外直肌减弱内直肌增强术,>60者加非主斜眼外直肌减弱术。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术中观察眼位正位或少欠矫,无复视为宜。术后第2天用同视机进行视功能训练10~15天,1月后戴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及进行视功能训练10~15次。

2 结果

眼位矫正结果评价参照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96年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1]。眼位正位者110例,欠矫30例,外观满意未进行二次手术。术后经过训练,恢复双眼三级功能者100例,占71.43%。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恢复较好。

3 讨论

屈光不正主要通过两方面机制引起斜视:一方面通过影响调节和集合功能,以及调节与集合联动失衡;另一方面是因视网膜成像不清晰造成视力低下、异常。斜视术后加以屈光光学治疗,一方面由于视网膜成像由模糊变清晰,从而提高了视力,另一方面因改变调节以增加或减弱集合,从而维持术后生理功能眼位,促使双眼单视的建立。外斜视多是近视引起,且一眼近视较高,多数早期间歇性外斜视,逐渐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由间歇性外斜发展而来,手术后有可能恢复双眼视力,预后较好[2]。对年龄大、病程长、融合无力者多为进展型斜视,常合并弱视、异常视网膜对应,术后视功能不能恢复,只能美容矫正,术中观察正位或少欠矫状态。内斜视患者为远视或合并近视性屈光不正,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约三分之二的共同性内斜患者与调节关系密切。此外,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可引起视力下降,而且屈光度差异越大的,弱视程度越严重,手术只能进行美容矫正,无法恢复双眼视功能。内斜度大,并伴有弱视,远视性屈光不正导致弱视、斜视应早期治疗,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斜视有手术指征者应及时手术。

共同性内斜视患者,如果两眼视力平衡,以不出现复视为宜,如果两眼由屈光不正发展为屈光参差,且一眼为弱视,复视不会发生,因此对于共同性内斜视特别提示:手术量应特别注意复视的发生。故对大龄患者,只能达到美容矫正、临床满意,以不出现复视为宜。

参考文献

[1]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斜视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2] 麦光焕.现代斜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事出版社,1999,42.

上一篇:超声洁治结合派丽奥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他莫昔芬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