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复合浅全麻在子宫全切术的可行性

时间:2022-10-19 02:11:29

[摘要]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复合浅全麻用于子宫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120例子宫肌瘤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1组腰硬联合麻醉,2组腰硬联合复合浅全麻3组全麻。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术中肌松情况气管导管拔出时间。结果:1组与2组比较:1组手术末期腹肌紧张8例,其中术中改全麻的4例(P

关键词: 腰硬联合; 全麻; 子宫全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92-03

子宫肌瘤为妇科多发病,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全切。现最常用的是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麻,但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较低,手术末期,有部分病人出现肌肉紧张,鼓肠等,影响手术操作,甚至有部分患者需要术中该全麻,全麻术后病人烦躁时有发生,切术后镇痛效果欠佳。现探讨腰硬联合复合浅全麻应用于子宫全切术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子宫肌瘤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年龄在35-60岁,体重47-83kg,身高143-173cmASA1-2级,随机分为三组:单纯腰硬联合组,(1组)腰硬联合复合浅全麻组(2组)单纯全麻组(3组)

1.2麻醉方法:患者术前30分均肌注苯巴比妥钠0.1,阿托品0.3-0.5mg。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1、2组快速静滴复方氯化钠500ml。1组于:L2-3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局麻药0.5%布比卡因3ml(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2ml+10%G-S1ml)持续时间10-20秒,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5cm,并妥善固定,调节麻醉平面到T6-7,手术开始后根据麻醉平面消退情况约1-1.5小时追加0.49%甲磺酸罗哌卡因10-15ml.11组余L2-3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1.5-2ml,并向头端置管3.5cm,妥善固定,平卧后,调节平面上至T8-T10之间,平面固定后,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肌松药用维库溴铵或阿曲库铵。气管插管成功后,机控呼吸:12次/分,吸呼比1:2。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根据病人BP、P、PETCO2的情况,硬膜外腔间断给0.49%罗哌卡因5-7ml.111组在丙泊酚。舒芬太尼、咪达唑仑诱导。肌松药用维库溴铵或阿曲库铵。插管成功后 机控呼吸,吸呼比1:2。频率12次/分。丙泊酚持续泵入,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和肌松药。

1.3监测和观察指标:术中连续观察BP、HR.、P,记录局麻药用量,间隔时间,全麻诱导药量及术中全麻药用量,病人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表1各组监测指标

2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麻醉前相比,Ⅰ、Ⅱ组患者麻醉后5minSBP、DBP明显降低(P

3讨论

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因需对盆腔深部操作,需要完善的镇痛及肌松,在临床实践中腰硬联合麻醉时能使骶神经阻滞完全,但因穿刺点较低(L2-3),腰麻平面消退相对较快,硬膜外麻醉平面偏低,患者易出现鼓肠、腹肌紧张等不良反应,影响手术操作,特别是肥胖病人及腹肌发达的病人,更是如此。时有术中改全麻的情况。单纯全麻虽可减少牵拉反应,肌松效果满意,能满足手术操作,但全麻药用量较大,术后苏醒延迟及术后烦躁发生几率高。而腰硬联合复合全麻可以有效地克服单纯腰硬联合及单纯全麻的缺点。肌松效果满意,苏醒平稳,苏醒早,减少患者在麻醉苏醒室的停留时间。

参考文献

[1] 许靖.刘明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952.

[2] 万翠红.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76~177.

上一篇:Galectin-3蛋白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 下一篇:850例左侧开胸下食管癌手术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