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IC合同下工程承包风险防范策略

时间:2022-10-17 07:12:39

FIDIC合同下工程承包风险防范策略

国际工程承包历来具有高风险的特点,风险最后往往集中表现为工程的亏损,即承包商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从风险对经济实体(本文指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影响来划分,大体上将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市场风险,是指某些风险因素给整个市场所有承包商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非系统风险又称为承包商特别风险,是指某些风险因素对个别承包商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定义,国际工程承包的系统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保函风险、技术风险、报价风险、资金风险、业主违约风险等。系统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影响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而非系统风险的影响则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投标、履约、竣工三阶段)。

经过百余年广泛使用和不断修改完善的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合同条件(简称FIDIC合同条件)被大多数国际承包工程项目所采纳,成为国际建筑业广泛使用的指导性合同文本。它将繁杂的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问题有机地整合于一个合同框架内,具有合同条件完整、合同条件职责明确、风险划分合理等特点。尤其是FIDIC合同条件所构建的业主、咨询工程师、承包商“三位一体”的框架,保证了风险的合理分担,使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最大程度地达到总体平衡,以实现整体风险的最小化,保证工程的成本、工期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因此,熟悉和合理利用FIDIC合同条件对于提高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成功应对包括系统风险在内的各种工程项目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风险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内乱、政权更迭、国有化没收与征用、政府干预以及拒付债务等。政治风险具有其特殊性,一旦发生常常无法挽救,并且后果严重。政治风险一般不属于可保险的风险之列,它是承包商在投标阶段的重点研究对象。如果风险大而又没有可行的应对办法,最好放弃投标。对于中国承包商而言,目前可以通过投保出口信用险来化解部分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中的战争、内乱、政权更迭在许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合同中被列入“不可抗力”条款。“不可抗力”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的风险概念,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其内容既有政治、军事因素,也涉及具体项目的地理环境、自然状况等。虽然“不可抗力”风险损失并非合同签约任何一方的过失或疏忽造成,但风险的出现必将对承包商产生影响,使工程难以顺利进行。

(二)FIDIC合同条件下的政治风险防范策略

1.政治风险的辨识与评估

政治风险的辨识与评估是国际工程承包前期阶段的首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选择和后继工作的开展,决定着项目的最终成败。因此,承包商要结合项目的具体工期、成本、地理条件、社会文化环境等,全方位地搜寻信息,以期做出准确的风险判断。现代的通讯信息技术,为项目的前期决策提供了诸多便利,承包商可以籍此获取充分的信息,来减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威胁。

由于政治风险的可能性及风险后的损失严重程度很难进行定量分析,人们一般采用头脑风暴、情景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识别政治风险,依赖承包商的经验直觉判断(主观概率)来评估风险。承包商的经验与国际关系资源决定着政治风险的辨识与评估质量。从当前的国际局势来看,世界的热点地区,如西部非洲、中东地区,以及拉美中北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由于种族、宗教等原因,在这些地区从事工程承包所面临的政治风险较高。有些项目虽然不是直接在“风暴”中心,但往往周边邻居“失火”而“殃及池鱼”。因此,对项目的审查不光要考虑工程资金来源,还要考虑施工中的人员、设备、材料的安全和工程款的顺利收回。

2.政治风险应对策略

回避策略:政治风险的应对策略重在调查预测以及索赔。首先要通过对项目所在国政治环境的调查来评估和预测项目的风险大小,以决定是否参与项目竞标。对于那些政局动荡,内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的国家或地区的招标工程,可能需要承包商放弃投标的机会来回避项目风险。有些承包商不认真筛选工程信息,盲目到处投标,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且给以后的施工带来许多致命的风险威胁。

转移策略:没有政治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只是风险威胁的程度不同而已。放弃参与竞标来回避风险只能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承包商可以采用转移策略,即通过合同约定在合同当事人各方间重新分配风险。在FIDIC合同条件中,政治风险中的战争、内乱、政权更迭和核污染及超音速飞行器所造成的噪音污染,由于发生的几率较小,所以花费时间和资金采取防范措施不大合理,承包商对此损失应不负责任。因此,将其列为“保险不包括的项目”(第21.4款),划归“业主风险”(第20.4款“业主风险”)。同时,FIDIC合同条件第65.1款(“对特殊风险不承担责任”)、第65.3款(“特殊风险对工程的损害”)、第65.4、5、6款(“战争爆发”)等规定了业主承担政治风险的范围,承包商依据所规定的程序可向工程业主索要合理的经济补偿。

对于政治风险中的国有化没收与征用、政府干预以及拒付债务等,FIDIC合同条件没有明确的规定,承包商应该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国的上述风险因素,通过谈判来修改合同相关条款。

利用策略:风险的客观普遍性表明,承包商每天都要同各种各样的风险打交道;但风险的相对性告诉我们,风险对不同的主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客观地说,政治风险中的相当一部分具有利用的价值。

首先可以索赔或获得更多项目。政局动荡对承包商的确构成威胁,但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局不可能一直动荡下去,“大乱”之后必然走向“大治”。一旦时局平稳,承包商便有机会依据原来的合同提出索赔。索赔不只是要回“本钱”,还要有利润。FIDIC合同条件第65条“特殊风险”各款对承包商在特殊风险出现时的索赔做了具体规定。第53条“索赔程序”、第51条“变更、增添和省略”和第65条“特殊风险”是合同的核心条款。尽管时局动荡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承包商都应及时准备好所有的索赔文件资料。有时候出于资金紧缺的原因,业主常以优惠的条件,比如提出以原油、稀有矿产等资源来抵冲欠款,或提供新的项目等。任何战后重建对承包商都是一个重大机遇。

其次是入乡随俗,因地制宜。权力部门的腐败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权力腐败的风险虽然使承包商花费不少投资去打通各个关节,但承包商可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和未来经营的便利。虽然FIDIC合同条件在最后的“可能使用的补充条款”中有“防备贿赂”的规定,但这种“桌下行为”只有当事人双方心知肚明,往往可以达到“起死回生、出奇制胜”的效果。当然,利用这种风险,只能提供必要的便利,尽量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因地制宜”,不可能完全依赖于这种手段获得工程的成功。

(三)经济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在国际工程承包系统风险中,经济风险主要包括外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外汇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国际工程承包因国别因素所导致的主要经济风险就是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大致可分为汇率波动风险和外汇管制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一般说来,业主希望最大可能地用本国货币来支付承包商工程款,而承包商则希望得到能够保值的硬通货。这样,承包商就需要将当地货币转换成硬通货,自然也就会遇到汇率波动的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是跨国承包工程的常见风险,承包商在投标时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合同谈判时,双方对支付条款中的货币比例做出规定。承包商可以通过合同条款、保险等管理手段来消除和减轻汇率波动对项目造成的影响。FIDIC合同条件第72.2款对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外汇部分以及当地货币的汇率做出了明确规定,合同采用的是固定汇率,以工程所在国中央银行在投标截止日前28天所公布的汇率为基准汇率,在标书及施工合同中均有注明。

由于承包商的汇率风险主要源于工程项目当地货币的贬值,承包商一方面可以根据第72.2款的规定,尽量争取外汇比例。另一方面,因为FIDIC合同条件下的工程款支付以工程分项的单价为依据,承包商可以在B.Q清单(数量清单)中做出分项调整,调高项目前期当地货币的比例,尽量将当地货币及早花出去,早收钱,多收钱,即采用人们常说的“不平衡报价”。

不平衡报价是国际工程承包中常用的投标技巧。FIDIC合同条件属于单价合同,使用前提是咨询工程师为业主做好了永久工程的全部设计,在标书中提供B.Q清单,并给出预计的工程量,承包商据此填报每项单价。但工程实际付款则以合同单价和咨询工程师验工计价时发生的实际工程量来结算进度款(第60款“证书与支付”)。早收钱就是通过调高项目前期的单价、调低项目后期的单价,在维持合同总价不变的情况下,达到加速项目资金周转,增加利息收入,避免或减轻汇率风险的一种报价技巧。

多收钱就是承包商根据经验,寻找标书中存在的疏漏,调低B.Q清单中工程数量有可能减少的单项价格,将调整差额加在数量有可能增加的单项上。经验表明,所有单价合同的最后实际验工计价款与合同总价从来没有相等过。承包商可以利用FIDIC合同条件第55条(“工程计量”)、第56条(“需测量的工程”)、第57条(“测量方法”)以及第60条(“证书与支付”)所规定的验工计量付款程序分析工程数量变化的走势,有意识地调整分项单价,增加收益。

当然,承包商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规避汇率风险,创造额外收益,如通过银行做远期外汇、外汇期货等金融业务。

(2)外汇管制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为了减缓国际收支危机,减少本国黄金外汇储备的流失,对外汇买卖、外汇资金的移动以及外汇及外汇有价物等进出国境直接施加限制的手段。外汇管制对承包商的直接影响就是工程款无法自由支配,从而影响工程设备、材料、人员等资源的合理配置。FIDIC合同条件规定了外汇使用的条款,承包商应事先考虑到外汇管制的风险,尽量争取业主支付美元或其他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或者将外汇管制列为政府法规的变化,依此提出索赔。目前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在承包工程时,常采用易货贸易,以石油、矿石等资源充当工程款,或者完全本地化经营,作为其全球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对于目前的中国公司来说,要做到这一步尚有相当的困难。

2.通货膨胀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通货膨胀威胁着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犹为严重。由于通货膨胀使工程所在国的工资、物价大幅度上涨,工程造价亦随之大幅度提高。如果签订的是“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将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分析和评估通货膨胀的风险时,承包商要着眼于相对较长时期内的物价波动幅度,不可以仅凭半年或一年的价格变化来衡量通货膨胀的风险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可能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国际工程承包的周期较长,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一般要考察前三至五年的物价指数变化情况,并结合对未来三至五年的经济预测,全面分析后做出判断。实践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的多数国家,以及经济高度外向型国家,如东南亚等国,通货膨胀发生的频率和幅度远远超出其他国家。承包商要针对具体项目做具体分析。

主张量―价分离的FIDIC合同条件通过第70款(“费用和法规的变更”)的价格调整条款和调价公式来处理通货膨胀风险。这样既可以给承包商因物价上涨造成的支出增加以合理的补偿,又可以避免承包商将全部风险折算进报价,导致业主获得的报价失去竞争性,损害其最大利益。这一点充分体现了FIDIC合同条件的合理性。

在FIDIC合同条件下,承包商除正常的验工计价获取工程收入外,另外的三大创收支柱就是索赔、工程量变更和价格调整。合同第53条规定了合法的索赔程序,合同第51-52条涉及工程变更、增添和省略,合同第70条规定了由于物价因素的影响(通常是通货膨胀)而进行的价格调整。第70.1款阐述了合同价格调整的基本方法:文件证明法和公式法。文件证明法是基于“基本价格”的调整,通常以投标截止日前28日所列材料的价格为基本价格,与现行价格相比较,业主对承包商因物价上涨因素造成的费用增加予以补偿。文件证明法的关键是承包商要提供必要的书面材料,如材料设备发票、工资单等,以证明其成本增加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否则,业主将不予补偿。公式法是基于“价格指数”的价格调整。主要思路是以投标截止日前28天某个机构(特殊条款中约定)所的某地、某类人工、某种材料和其他费用的价格作为基础(基本价格指数),与具体付款凭证(报表)有关周期的最后一天(如月末)的适用指数相比,再乘以该项(某种材料费、人工费等)占合同额的比例(或加权系数)。

综上所述,经济风险大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转移、自留等策略来化解,甚至可以被用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上述的不平衡报价、调价公式的使用等都需要承包商在项目前期认真考虑。拥有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管理队伍,才能保障灵活、高效地应用上述策略。

二、非系统风险

国际工程承包的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保函风险、技术风险、报价风险、资金风险、业主违约风险等,主要描述的是承包商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投标、履约、竣工三阶段)特点。

根据FIDIC合同条件第20条第4款的规定,承包商的主要风险包括:

――投标文件的缺陷。由于承包商对招标文件的理解错误或现场考察的疏忽,或工程量计算中的漏项等造成标书文件存在缺陷所引起的损失或成本增加;

――技术资料的不当使用。由于承包商对业主提供的水文、地址、气象等技术资料的理解、利用不当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坏;

――由于施工措施失误、工期拖延、管理不善、控制不严等造成的损失或损害;

――业主违约造成的损失或损害;

――机械设备处理困难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汇率及通货膨胀因素造成的损失或损害;

――分包商失误造成的损失或损害;

――自然环境的风险。

上述承包商风险多数属于非系统风险范畴。如果说多数国际工程承包系统风险可以通过保险来转移或减少损失,那么,非系统风险的管理则体现着承包商的竞争实力,直接关系着项目的最终得失。

以下将分投标、履约、竣工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各阶段承包商特别风险及其管理。

(一)投标阶段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1.投标保函被业主没收的风险

目前绝大部分国际工程项目,特别是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工程,均采用国际公开招标的方式来选择承包商。业主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和招标的顺利,往往在标书和合同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提供投标保函。业主通过投标保函约束投标人,使其从评标开始直到签署合同这一阶段内,不得随意撤标或更改标价。在FIDIC提供的标准招标文件中,业主可以在以下三种情况中没收投标保函:

――投标截止日后投标人撤消其所投标书的;

――投标人拒绝接受业主按标书规定对其标书报价中的计算错误予以纠正的;

――宣布中标后,投标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签署合同或提供履约保函的。

投标保函被没收的风险是承包商在投标阶段所面临的最为直接的风险。投标保函的金额一般为报价总额的2―2.5%,有的采用固定数额,以防止投标人推测其他投标人的标底。投标保函的有效期与报价相同,一般为90天,最长可达180天。业主通过没收保函,来弥补重新招标或选择第二标时所带来的额外开支。

应对这一风险时,承包人要么在认真分析系统风险后,觉得风险太大,主动放弃投标;要么遵守业主在招标文件中的规定,避免上述三种情形的发生。有时,由于业主评标的拖延,或者工程规模、设计等重大变更,业主提出修改或延期保函,如果此时投标人想退出,便可趁机合理提出退出竞标。

2.技术工艺要求过高的风险

通常来说,国际公开招标的工程,技术、工艺要求很高。有些技术承包商可能从未用过,有的虽然曾经采用过,但由于疏于对现场施工条件的认真考察,可能在履约阶段无法实施。有的业主为了节约开支、缩短工期,要求承包商使用某些新技术。对此,承包商更应该仔细了解技术要求,量力而行,切莫为了中标而盲目投标。

技术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着重依赖于承包商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承包商要把技术创新与具体工程结合起来。对于风险过大的关键工程的关键部分,应该采用成熟的技术,而不应该去冒险。这种风险的应对措施只能是要么回避,要么自留。FIDIC合同条件是建立在承包商经验、技术、设备合格基础上的工程施工管理合同,按正常的要求,投标人都要通过“资格预审”才有参加竞标的资格。

3.报价过低的风险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多数项目都是国际间的竞争。承包商所面临的对手不但有拥有地缘优势的当地承包商,而且还有一直驰骋于国际建筑市场的“承包大鳄”。一方面,市场与竞争要求承包商以尽可能的低价获得工程;另一方面,风险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承包商要提高价格,以备“不时之需”。这是个两难的取舍。但应该明白,FIDIC合同条件是单价合同,计量是以B.Q清单为基础,承包人照单填报。承包人需要对每个单项所包含的工程内容、技术工艺要求、人员设备投入、工期安排等一清二楚,不能漏报。有时候,报价过程中的疏忽,如对标书技术文件要求理解错误、计量漏项、现场考察马虎等,就会导致报价过低。报价过低直接增加了承包商履约阶段的风险,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后继困难,如工期拖延、资金周转失灵等,甚至使得工程施工难以继续。

在FIDIC合同条件中,此类风险被规定由承包商自行承担,无法用投保等方式来转移风险。承包商可以采取不平衡报价技巧来降低风险的影响。

(二)履约阶段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1.履约保函被业主没收的风险

按照FIDIC提供的工程招标、施工合同文件的要求,投标人收到中标函后,要在一定时间内向业主提供履约保函,并履行签约,否则将被没收投标保函。履约保函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应承包商的请求,对承包商的履约责任向业主提供的担保。其作用就是在业主和承包商签订合同后,如果承包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履行合同,业主可以通过没收该保函得到损失补偿,或者使用没收保函后获得的资金另聘其他承包商来继续完成工程。一般情形下,履约保函是无条件的见索即付的银行担保。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履约保函一般数额巨大,占合同总价的10-25%,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规定为25-30%,有些国家甚至要全额担保。因此,履约保函给承包商带来的风险影响巨大。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始终冒着保函被没收的风险。一旦出现保函被没收,索要回来十分困难。一是要经过艰难的谈判,复杂耗时的仲裁程序,乃至走上法庭;二是业主往往有备而来,有意制造障碍,有的甚至一开始就是一种欺骗行为。

识别与评估此类风险的重点在于:一是要考察和分析业主的信誉,二是要看保函本身数额的大小及支付条件。如果是私人企业项目,保函数额与工程大小不相匹配,并且要求有效期过长,承包商就要慎重考虑是否参加投标。

履约保函的风险应对常常通过合同条款来回避、转移。具体建议有:

――更改保函支付条款,尽可能避免使用“见索即付”字样;

――在合同中规定履约保函金额随工程进展递减条款,并及时递交业主确认,书面通知银行做相应调整;

――规定明确的有效期限,避免模糊字眼;

――发生索付时,及时通过仲裁、法律途径暂时冻结保函。

FIDIC合同条件第10.1-10.4各款规定了履约保函的具体要求,并说明,“在任何情况下,业主在按照履约担保提出索付之前,皆应通知承包商,说明导致索付的违约性质”(第10.3款“根据履约担保的索付”)。

2.不平衡现金流的风险

不平衡现金流就是履约过程中承包商的资金供给与项目的进度需求不相匹配,常表现为流动资金短缺。工程正常施工一天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资金来源有业主的付款(预付款、进度款),也有承包商的自有资金。业主资金的支付在FIDIC合同条件第60条(“证书与支付”)中做了规定。预付款、保留金、进度款的支付与扣除比例在合同的上述条款及相应的特殊条款内一一列明。经验表明,工程开工两三个月后即达到资金需求的高峰,约占整个合同造价的25-30%,而这时业主开始从每期的进度付款中扣还先前的预付款(25%)和10%的工程保留金(扣至合同总价的5%为止)。实际上,承包商每月只能拿到验工计价款的65-70%,如果承包商的自有资金无法保证项目的进度需要,势必造成停工待料,劳力和设备的生产率降低,无法履行46.1款“施工进度”的义务,从而面临第63.1款(“承包商的违约”)的制裁。因此,承包商在投标时应重视因为流动资金短缺导致工程延期的可能性,周密测算,制定出准确的进度计划(合同第14.1款“应提交的进度计划”)、各种货币的现金流量预算(第14.3款“应提交现金流量估算”),履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践中,承包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资金短缺风险:

――争取银行支持,以获取所需贷款;

――控制成本,合理调配材料、设备、人员;

――获得供货商的支持和配合,争取折扣、赊购等。

3.业主违约、恶劣自然条件、意外事故的风险

(1)业主违约风险

FIDIC合同条件在第69条(“业主的违约”)各款中,对业主的违约及承包商的权利做了明确规定。发生以下事件的,则视为业主的违约:

――依据60.1款规定到期未能支付工程进度款的;

――干涉、阻挠或拒绝批准上述付款的;

――不是出于重建或合并的原因宣布破产、停业整顿的;

――通知承包商,由于经济混乱或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其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

最为常见的业主的违约是第一种情形,业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度款付款凭证批准后28天内)无法支付工程款。业主的违约最终会影响承包商的收入,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工期拖延,项目成本增加。

应对这一风险,承包商应积极利用第53条(索赔程序)下的各款规定,向业主提出索赔。索赔对双方都是一个繁琐、耗时的工作,谈判的依据就是合同相关条款的约定内容。索赔时承包商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书面证据。所有往来采用书面形式;必须口头进行的,事后应立即以书面形式确认。函件尽量引据合同条款及相关事实具体细节。

二是索赔时效。FIDIC合同条件对索赔的时间规定为:“在引起索赔事件第一次发生之后的28天内。”通常的做法是:在索赔事件发生后,如设计变更、法律法规变更、现场环境变化等,立即准备相关资料,并书面知会咨询工程师和业主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且声明保留日后就此提出合法索赔的权利。

三是一事一办。承包商应该就每一索赔事件的索赔及时具体办理,切不可秋后算总账。否则,不仅影响当期的资金周转,而且时间拖久不办,就有可能造成记录丢失,或业主有意在以后施工中以其他理由拒绝赔付,最终造成被动。

四是内容全面。索赔函要有理有据、逻辑分明,数额应包括所有直接、间接费用。不但要有经济补偿,还要有时间补偿(工期索赔)。

(2)自然条件、意外事故的风险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事业,工程周期长,系统繁杂,现场设施简陋,生活条件恶劣。在长时间的履约过程中,承包商的人员、设备、材料及已完工的工程部分等,时刻面临着自然和人为的风险威胁。对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及意外事故的风险,FIDIC合同条件采取了强制保险的方式来保障业主和承包商不受损害。FIDIC合同条件第20-第25条(“责任的分担和保险的义务”)各款及65条(“特殊风险”)各款对业主与承包商的风险做了非常明确的安排。具体内容包括建筑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和人身意外险、货物运输保险、机动车辆险等。

保险虽然可以转移风险,但保险办理手续繁杂,本身又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承包商在进行工程保险实务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险种的选择。承包商要依据合同条款的规定和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选择适当的险种,办理时,尽量与当地的保险咨询机构联系,获得他们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二是保险人的选择。在寻求保险渠道时,承包商可能会遇到保险公司、保险、保险经纪等。承包商最好直接找到保险公司洽谈,以保证专业服务的质量,拟定合理的保险费率从而降低成本。

三是保险索赔。当然,承包商投保是备而不用,因为一旦出险,只能获得保险范围内的直接损失及相关费用,而发生的间接损失很难获得补偿。同时,保险理赔手续复杂,保险公司对客户反应迟钝,且受法规的监管较严。承包商在办理保险时,要充分考虑保险的局限性。

四是对于部分自然力的影响,损失未达到保险的免赔额以上,或保险理赔十分困难时,承包商可以利用20.4款H项的规定,以无法预测和防范为理由,提出风险由业主来承担。

4.分包商/供应商等违约风险

履约阶段除上述风险外,承包商还要面对材料供应商及工程分包商的风险。对此,FIDIC合同条件明确规定了分包必须经过业主的许可,但分包商的风险将全部由承包商负责(第3条“转让与分包”)。在第36-39条(“材料、工程设备和工艺”)各款中,规定承包商提供的材料、设备等必须符合合同要求,并承担相应的一切责任。对此,承包商只有通过与分包、供应商签订合约并要求其提供履约担保来转移、分散风险。由于FIDIC合同条件适应的是业主通过严格的资审、投标和评标之后所选定的承包商来执行施工任务的项目管理,授予合同就意味着对承包商的信任。显然,承包商的挑选程序表明业主不会预想到将工程转包或分包出去,同时也表明对承包商的材料、设备、技术、工艺的认可。因此,承包商必须将此类风险视同自己的风险来对待,但业主指定的分包除外。

(三)竣工阶段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FIDIC合同条件第20.1款(“工程的照管”)对工程的照管做了规定。但拿到工程移交证书(第48.1款“移交证书”)时,承包商的风险仍没有全部了结。竣工后的承包商风险主要有保留金被没收和施工设备处理的风险。

1.工程保留金被没收的风险

FIDIC合同条件第60条(“证书与支付”)规定,业主将从每一期进度付款中扣除10%作为工程完工后的缺陷维修或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补偿,扣除直到保留金的数额达到合同总价的5%为止。在60.3款(“保留金的支付”)中同时规定,在签发移交证书时,付还50%,另50%将在保修期满工程合格后返还承包商。

但实际上,业主往往以种种理由少还、晚还甚至不还保留金。有经验的承包商通常在签署合同时或得到移交证书后,向业主提出用保函的形式来换回在押的保留金。有的时候,可以采取风险自留,将保留金的部分或全部打入合同款内,以防止被业主没收。

2.施工设备处理的风险

国际工程承包商的财产风险绝大部分来源于施工机械设备。FIDIC合同条件第21.1款(“工程和承包商设备的保险”)具体规定了对其保险的要求。但在工程竣工后,这些动辄数百万美元的施工设备的处理往往给承包商带来很多麻烦。虽然有时对这些机械设备再出口可以免征相关税费,但海运、保险等所需费用数额巨大,运回国更不合算。处置不当,项目的整体效益会受到影响。对此,有效的解决途径为:

――本地化经营,直接利用设备与当地人合作,寻求新项目;

――当地租赁,包括租用和出租,即某些施工设备采用在当地租用的二手设备,或在工程竣工后将自有设备出租出去以增加收入。

正如前文所言,非系统风险的管理考验的是承包商的综合竞争能力和企业经营理念。风险的影响具有连锁效应。报价过低就很难保证正常履约。不能正常履约,就会面临保函被没收的风险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在我国二十多年的对外工程承包实践中,有过沉痛的教训,其中中川国际1993年11月在非洲乌干达承包的欧文电站项目,就是因为报价过低、资金周转不足、合同缺陷,以至最后被业主终止合同,逐出工地,并索付巨额赔偿。最终,国家不得不动用巨额财政风险基金来替其偿还债务。

FIDIC合同条件下的国际招标工程,从项目的前期规划到最后的交付使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整体过程,而每一阶段的风险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承包商对项目的风险有重点地进行阶段性控制。各个阶段风险的交叉联系、相互影响又要求承包商的风险控制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和前瞻性。合理有效地利用FIDIC合同条件能帮助承包商识别、评估和应对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提高承包商的风险抵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知名跨国承包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以及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一直垄断着全世界绝大多数大型工程项目,尤其是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的特大型工程项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中国,其国内建筑市场必将融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建筑企业将逐步失去国内市场的保护屏障,直面全球化的竞争,以求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FIDIC合同条件,研究和熟悉国际工程承包面临的风险与对策,提高我国公司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的首要课题。

(作者单位: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陈希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厦门分公司)

上一篇:积聚财富的十大法则 下一篇:打造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筑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