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时间:2022-10-17 05:12:01

《论语》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摘 要:《论语》是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记录在册的一部书,孔子的思想在其中有集中体现。和谐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思想在《论语》中就得到了详尽的阐发和解释。和谐思想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和谐的个人身心,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等,这些内容对现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论语;和谐思想;现代价值

和谐理念在《论语》中是作为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出现的,和谐思想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也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来源,人类想更好的生活下去,也必须对中华传统的“和”文化有更科学地认识和借鉴。

一、和谐思想溯源

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的起源决定的,所以追溯和谐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和谐思想最初的意义到底是指的什么,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话题。有两种主要的说法,一是指一种在音乐上的调和境界,是连贯一致的韵律,互相配合的各种乐器通过交错发出的不同音符,优美和谐的乐曲就被演奏出来了,这就是“乐之和”。二是指“美味佳肴由多种成分相济而成”,这就是“食之和”的由来。

“和”在春秋时期已经变得非常流行。此时颇值得重视的是孔子的说法,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是继承了前人的思想。从总体上说,“和”被思想家们普遍定义为是在相互之间差异和分歧不被否认的基础之上,在人与人的相处和各种其它的相互关系中维持人伦关系的求同存异。

二、《论语》和谐思想的内涵

《论语》体现出多方面的和谐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它归结为和谐的个人身心、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的三方面。

(一)和谐的个人身心。《论语》启迪我们自身,要在现实生活中保持态度的积极、心境的快乐、心情的愉悦,这样才有可能做到心态和思想的和谐,要对利与欲、义与利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只有提高了个人素质,达到了身心的和谐,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论语》中有很多章句都阐释了个人身心的和谐,从这些章句中可以看出,身心和谐的实现,加强自身的修身是首要的,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明辨对与错的能力。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和向他人学习,我们要心存善念,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我们要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今天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把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动力,才更容易达到内心的和谐。其次,对待富与贵也要有正确的态度。孔子认为富与贵是合理存在的,是人追求和欲望的正常表现,但如何正确追求富贵是其中的关键问题,要取之有道。在对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正确的方法去获取富贵的人表示肯定的同时,孔子对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也是持反对态度的。最后,孔子认为身心和谐是一种人生价值,强调每个人都应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努力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同时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还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

(二)和谐的家庭。家庭是社会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不和谐,社会也就不会和谐。和谐的家庭是《论语》和谐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关系中的行为规范有很多,“孝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对于家庭成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

《论语》中关于“孝梯”有很多章句,在家庭生活中,要对父母敬爱、对兄弟友爱,使孝梯变为人们心中自觉的道德活动,使尊老爱幼和和睦相处能存在于每一个家庭之中。整个社会的和谐需要家庭和谐的积极促进,大国家的和谐需要小家庭的和谐的维护。

(三)和谐的社会。整个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个人和家庭的和谐。只有个人和家庭和谐了,社会才能真正和谐。《论语》中和谐思想有一个最终的追求目标,那就是社会的和谐。社会是由许多个体汇集而成的有组织有规则或纪律的相互合作的生存关系的群体,各个部分和要素在社会系统中只有都处于一种和谐一致的状态,才能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论语》中牵涉到的社会和谐包括和谐的社会群体,和谐的民族和国家。

三、《论语》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和谐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孔子生活在一个时代,我们今天生活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所以《论语》中体现的和谐思想是不同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思想的,这也就使我们应更加理智地看待有关于《论语》中的和谐思想应怎样发挥其现代价值的问题,完全否定是不正确的,全盘照搬更是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应是吸收其精华的部分,摒弃其不适应时展的部分。

(一)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吸收借鉴的重要理论资源。从理论的方面说,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最初的起源决定的。一些重大政治方针是可以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的,而这些方针的产生,既是与某一具体时代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对历史上的思想资源有或多或少的参考和借鉴。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政策的产生,也是建立在对先前思想资源的吸纳和整合上的。从这点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思想提出的理论渊源,就来源于和谐思想,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要积极实行,深化改革也需进行理论探讨。人们在解决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时也只把眼光局限于当下的社会中,如何突破这个问题,而能够从中国自己本身的理论资源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这也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明智选择。当前中国仍然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各方面都有巨大的改变,中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也都暴露了出来,诸如越来越多的人只关注经济利益,致使个人的道德水平不断下滑;只重视物质文明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等丑恶现象和行为不断发生。现在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的转型时期,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而社会文化就是整合的一个有效的手段,目的就是要使社会结构更加合理,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使社会和谐这个最终目的尽快实现。而在个体道德修养的完善、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论语》中的和谐思想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内容。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使人类的心灵不再那么健康。现代社会天、地、人、我变得越来越疏离,许多人都经不住商业利益的诱惑,欺诈,不诚实不守信等不道德行为屡有发生,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开展起来,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一个个具体的社会成员组成了整个社会,每一个具体成员的道德素质水平高低都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状态。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都是《论语》所重点体现的和谐思想,人的道德自觉和自律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在经济转型时期,这些都对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有很大的帮助。

《论语》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得以塑造,同时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为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启发。(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香荷译注.《论语》[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2] 刘卫琴.论语的和谐意识[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 夏向东.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前进论坛,2005,(5)

[4] 白奚.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和谐[J].哲学动态,2006,(5)

[5] 汪双琴.《论语》“和谐”思想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系,2006

上一篇: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下一篇:麻将文化建构下的农村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