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中考作文试题与解析

时间:2022-10-17 04:35:48

江苏常州中考作文试题与解析

真题回放

理解,往往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理解,需要智慧的闪光,心灵的沟通,时间的见证。

请以“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江苏常州市中考已连续四年考全命题作文(2008年《你在我心里》、2009年《传递》、2010年《家乡的个性》或《班级的个性》),体现了该市作文命题格局的稳定性。写好这道题,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细审题意,把握关键。这道题有意蕴但不隐晦,不太实也不太虚,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题目中悟出写作指向。但如果审题不细,也会出现偏离题意或扣题不紧的现象。审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题眼”。“慢慢的”是题眼,增强了题目的张力。“慢慢的过程”,就是由“不理解”到“有所理解”再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过程。你理解了从“理解”的时间维度上看是“慢慢的”,从“理解”的内容维度看是“逐步深入”的,若再辅之以很好地表达,文章就会异彩大放。

其次,拓展空间,严格选材。生活中关于“理解”的话题比比皆是。一般说来,选材的角度有二:一是自己对于“事”“人”“理”的理解;二是别人对于自己的理解。因此,可以选择对“人”的理解的材料来写,也可以选择“我”对别人的理解或别人对“我”的理解的材料来写;可以选择对“事”或“物”的理解的材料来写,也可以选择对“理”或“情”的材料来写,等等。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选择材料贵在一个“严”字,“像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从而选择突出中心的材料,选择真实而典型的材料,选择新颖而生动的材料。

再次,倾注情感,挖掘主旨。可以这么说,“理解”发于情,也止于情。情感是否真实、是否丰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要找准寄情的载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事。要灵活运用阅读课上学到的写作技巧来描写“过程”,用心描写出动情细节,在铺垫到位的基础上及时地抒感。坚决杜绝那些空洞的、夸大的、不实的、矫情式的抒情语言。深化文章主旨的方法有三:一是正反对比。或将矛盾冲突后有人理解、有人漠然的言行进行对比;或将有人先不理解、后理解的言行进行对比,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二是逐层求问。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思考,深挖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之所在,给读者以更多的启示。三是逆向解读。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对于某个材料,撇开常规性的视角和观点,提出全新的看法,这也是可行之举。

最后,选好文体,凸显个性。“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并且在构思中努力突出选定的文体特征。你可以有疏有密、有张有弛地叙事,写出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可以洋洋洒洒地抒情,抒发自己对“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的感受;也可以有理有据地议论,论述为什么说“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 譬如有的人不赞同“慢慢的过程”,而认为“理解”应该有一定的时效,否则,等到你“理解”了,悲剧也早已发生了。你可以对这种现象说长道短,写成议论文,以弥补独特价值观的呈现。你还可以对常规化的题材,采用镜头组接、日记连缀、标题贯穿甚至辩论记录、书信倾诉等创新形式,为赢得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场佳作一

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

常州一考生

随父母我转学到这所学校已经一个多月了,大概是我脾气不错的缘故吧,人缘特别好,交了不少好朋友。可我总感觉到有什么人在注意着我。

唉,算了吧,别自作多情了,说不定是错觉。再说,第六感觉也有失误的时候。甭管这些了,应该认真学习,学习第一嘛。

10月13日小雨

今天,我来到教室。打开作业本,发现里面夹着一张折叠得十分精致的信纸,心想:大概又是宿舍里那些鬼灵精的丫头片子想出来的馊主意吧。可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和我隔了一个“走廊”的男生写的。他的名字叫强,说什么想要和我做朋友,但又不好当面说,而且还写了一大堆理由,满满一大张信纸。他这个人,也真奇怪,莫名其妙,我也没在意,就把信纸扔了。

10月15日 晴

今天,强又来信了,催着要我告诉他结果,而且又是满满一大张,真让人不理解。只好胡乱地写了一句:“我们本来就是朋友,不用再写信了。”估计可以搪塞过去。

10月16日 晴

这个人,可真难缠,没想到强今天又写信给我了。文字很隐晦,但我能够理解里面的含意。真后悔,现在该怎么办?

其实,强长得挺帅,学习又特别棒,可最近他的成绩明显下降了。天哪,我可不能分散他的学习精力啊。我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看来只好让他慢慢理解其后果了。

这几天,强总是在注意着我的一举一动。他的目光是那样的执著,闪烁着一种迷人的色彩。我想逃避,却总躲不过。我开始恨起了我的坐位,干吗要和强的坐位那么近。幸好明天就该调位了,但愿这样能够对他对我都有好处。

10月18日阴

原以为今天要调座位,所以早晨去得很晚,因为我想逃避。可同学们似乎都学晕了头,没有一个人想起,只有我这个大傻瓜在自作多情。但总算在放学前实现了我的愿望,可是,距离并没有让强理解我的意思,他依然是那样。

下午,强又写信给我了。这次我冷静下来,认真地想,最后决定找个机会和他谈谈,劝他好好学习,别胡思乱想。机会终于来了。下晚自习后,他截住我说有点事,我们来到操场上。淡淡的月光,他的心情很激动,我看得出。但我心里也忐忑不安。我还是第一次在夜晚单独和一个男孩外出交谈。

强语无伦次地问我,我小心地回答着。我对他说:“你不觉得太早了点吗?我们的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就像小船刚刚起航,还没有定向呢。再说,现在是什么时候?眼下最重要的是好好把握自己……”真没想到我原来那么会说。

沉默了很久。强似乎理解了我的意思,慢慢地说:“你说得对,我们不能……”

11月23日晴

这几天,强变多了,渐渐地,我也慢慢地理解了他。期中考试,他又名列前茅,真为他高兴。不过,我也要再加把劲,超过他,我可不会服输的。

12月10日 晴

今天,强又给我写了一封信。不过,这次我可不必担心了。他在信中说,十分感谢我,使他慢慢地理解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渡过了难关。其实,谢什么呀,谢就得谢他,因为他让我也慢慢理解了什么是友情。

点 评:

这篇考场作文以日记形式来反映中学生最敏感的话题,将“我”如何处理男孩来信的办法告诉读者。文章运用心理描法很有特色。对强的来信,“我”从 “也没在意”到“真让人不理解”,从“渐渐地,我似乎也理解了他”到“慢慢理解了什么是友情”,这些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层层深入,揭示了“我”与“强”对敏感话题的理解是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接触、了解后才有的,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作者处理这一敏感话题,谈不上什么经验,但还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考场佳作二

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

常州一考生

爸爸曾是一名军人,在我看来,他对我的感情就像他十几年军旅生涯中那一成不变的军装一样,单调而乏味,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爸爸的生日又快到了,从未给父亲庆祝过生日的我猛然觉得应该送爸爸一件礼物,这个心血来潮的决定不由得让我一阵窃喜,我坚信,它会拉近我和爸爸之间的感情距离。

于是,趁午休时间,我冲出了校门,来到一家花店。满屋浓艳的鲜花中,我一眼就选中了角落里那束默默开放的郁金香,乳白色的花瓣,淡淡的幽香。我精心挑选了几株,美美地想:“今天晚上送给爸爸,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夜幕刚刚垂下,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爸爸正在客厅看报,我换上最甜的笑容对爸爸说:“祝您生日快乐!”说着,把花捧到他跟前。看来,报纸的吸引力还是大于我,他只不过微微侧了一下身子,毫无表情地问:“多少钱?”

我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我知道爸爸并不在乎我说出的阿拉伯数字,接下来的一番今昔对比的训话才是真正的内容。我执拗地把头扭了过去,冷冷地说了句:“你怎么一点儿也不理解女儿的心意!”

爸爸终于抬起了头,用那种在部队里练就的严厉目光盯着我,我的心一紧。

但我没有屈服!相反,我不顾一切地宣泄了自己的委屈和不满――把花狠狠地摔到了地上,丢下一句:“真没情调!”便冲出了客厅,任爸爸坐着的摇椅“吱吱”响。

我后悔自己做了一个多么傻的决定,无论我为爸爸做什么,他都不会理解,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沟通。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伤感油然而生。

当晚,我执意返回了学校。因为气昏了头,到了学校才发现没带报考费。明天中午回家拿吧,那时爸爸不在, 我可以避开他那让人无法理解的眼睛。

中午回到家,果真只有妈妈一人。忽然,我嗅到一缕熟悉的幽香,香味把我带到了阳台。啊,花瓶里居然是那几枝被我摔在地上的郁金香。

“你真是的,那么大火气。你爸捧着郁金香舍不得扔,花枝断了,花瓣也散了,可他非说能活……”妈妈从我进屋,嘴就没停。

我猛地一愣,爸爸原来是在乎我的!

郁金香受伤了,我受伤了,爸爸也受伤了。

看着被爸爸抚平了的郁金香花瓣,叶片上还留着淡淡的折痕,每束枝上用红绸打的结。我慢慢地理解了父爱的深沉和含蓄。

是啊,理解总有个过程,应慢慢地。亲爱的爸爸,别埋怨我的无礼。在这里,请接受我真心的问候:“你好,爸爸!”

点 评:

这篇考场作文的亮点主要有:一是主旨鲜明而深刻。通过“我”选花―送花―摔花―赏花―悟花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两代人不同的思想情趣和对爱的不同理解、表达,同时也揭示了“代沟”这种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两代人消除隔膜、填平心灵沟壑的最好办法就是“慢慢地理解”。二是谋篇有序而情真。文章以象征温馨亲情的“郁金香”受伤的经过为线索,叙写有情有致,从冷漠到欣喜,从生怨到愤怒,从歉意到愧疚,真情实感流注笔端,使人在阅读欣赏之中,领会到“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之深意。三是写法细腻而生动。细节的点缀,时空的转换,人物的真实,不加修饰地向读者敞开了心扉。在矛盾冲突中显波澜,跌宕起伏,回旋曲折,牵动读者的情感神经,也吸引着阅卷老师的眼眸。

考场佳作三

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

常州一考生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

只有我和他,慢慢地走在路上。我和他手里都有一把伞,可是谁也没有打开,任雨肆虐地打在脸上,或许那样我的心会舒服一些。

眼前是朦朦胧胧的一片,绿色在雨水的洗涤下显得更有活力,周围的一切都如仙境般的迷人,可我却提不起精神去欣赏。

“你冷吗?”他关切地问。

“不冷。”我回答说。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你为什么不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我终于打破了沉默。

“哦!因为你不想说。”他慢慢地说。

“我生物才考了94分。”我紧紧地咬了咬嘴唇,声音低得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嘿!还不错,满分是100分吧!”他半开玩笑地说。

我一声不吭。

“难受吗?”他关切地说。

我闭上眼,眼前黑乎乎的一团,雨水打得我眼睛酸痛。一不小心,踩上了一块硬硬的石头,眼看就要跌倒了,突然一只强壮有力的大手把我扶住了。

“你不生气吗?”我问道。

“为什么要生气?我英语交过白卷,吃过鹅蛋,你这算是小巫见大巫,女儿见老爸啊!”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平时对我严厉的老爸。我慢慢地迷惑了。

“是呀,我和你妈都希望你能念好书,将来有出息。你都这么大了,知道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谢谢你――老爸!”女儿理解了老爸,渐渐地。

“谢什么?”他望了望田野、庄稼,慢慢地说,“夏天到了,丰收的秋天还会远吗?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凝视着初夏的小雨,“润物细无声”。在雨声中顿悟,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真谛:老爸对我的理解,就像这细雨,慢慢地,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的心田,鼓励我奋起直追。

点 评:

这篇考场作文叙写的是父亲理解女儿考试成绩不十分理想而自责的心情,女儿为父亲的理解而受到鼓舞。事情再简单不过,但理解的过程写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女儿逐渐为“老爸”的理解所感动,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理解了人生。篇末写“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真谛”,确有“豹尾”之作用。行文酣畅,感情真切。多用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加上两处初夏雨景的描写,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态,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考场佳作四

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

常州一考生

对世事的理解是漫长的,对于母爱的理解也是漫长的,对妈妈的工作的理解更是漫长。母爱陪伴我们成长,它轻轻柔柔,天长日久,从不在我们身边多停留,即使它经常光临,但我们却总是难以读懂它。

小时候,幼儿园是我最亲近的地方,是因为妈妈在幼儿园工作。别看我是在妈妈工作的幼儿园,其实也没那么幸福。那时候,不懂事的我,每当看见妈妈对别的小朋友呵护备至时,我的心里就像打破了的醋坛子。每当看见妈妈轻柔地抚摸着其他小朋友的脸,却熟视无睹地走过我的身边时,我都会用敌意的眼光看着他们。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每天一大早就出门上班,周六还经常加班,在家的大多数时候,她都是静静地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每天看着那仿佛永远也看不完的资料。我常常抱怨:“妈妈,能不能和我多说说话,能不能教教我的作业,能不能和我打打羽毛球?”妈妈总是回头一笑:“我正忙呢,自己去玩吧……”我很是奇怪,幼儿园的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事情,不就是每天和小朋友唱唱歌、跳跳舞、讲讲故事吗?真让我难以理解。

在三年级的一天,学校要家长完成一件事而妈妈没有做,于是我和妈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大声地指责妈妈:“你就知道自己忙,我说了老师要求的,你偏说没有听到。”“对不起,我真没在意……”我愤怒地关上房门,大声地哭了。

随后的时间里,我们在餐桌上,在散步时,都能听到妈妈侃侃而谈,听她谈小朋友的趣事,听她谈家长的事情,还经常让我和她一起看老师们上课的视频,一起看幼儿园编排的节目。看着小朋友天使般的面孔,听妈妈讲爱与责任,我知道了幼儿园老师的辛劳,也知道了幼儿园老师的责任重大。我明白了妈妈的早出晚归,明白了妈妈的“熟视无睹”,明白了妈妈的忙忙碌碌。

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理解是要经得起时间推敲的。现在,我终于慢慢地理解了,妈妈爱岗敬业的精神其实正是对女儿最好的教育。

点 评:

这篇考场作文以日记形式来反映中学生最敏感的话题,将“我”如何处理男孩来信的办法告诉读者。文章运用心理描法很有特色。对强的来信,“我”从 “也没在意”到“真让人不理解”,从“渐渐地,我似乎也理解了他”到“慢慢理解了什么是友情”,这些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层层深入,揭示了“我”与“强”对敏感话题的理解是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接触、了解后才有的,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作者处理这一敏感话题,谈不上什么经验,但还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上一篇:不该丢弃的记忆 下一篇:江苏泰州中考作文试题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