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省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时间:2022-10-17 04:15:0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省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摘要:在全球经济正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界定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服务业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河南服务业各子行业的综合得分,从理论上明确了河南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但实际服务业主导产业的界定还得综合考虑河南省的实际资源情况、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规模等众多因素。

关键词:河南省;服务业;主导产业;层次分析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应用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提升,全球经济呈现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大趋势。众所周知,河南“居天下之中”,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领头军,近年来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以高于10%的速度稳定增长,服务业总量居全国第九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十一五”时期,河南省第三产业平均增长率达到12%,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为6607.89亿元,较上年增长15.91%,占经济总结构的2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服务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在,是推动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现阶段河南地区正确选择服务业主导产业对推进其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乃至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相关文献综述

主导产业界定方面,Albert.O.Hirschman(1958)[1]指出主导产业是指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增长潜力较大、综合效应较高,对国民经济驱动作用较大,且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比较旺盛阶段的产业,同时也是应当集中投入资源实现产业不均衡发展的产业;李国平、薛领(2008)[2]认为主导产业是指那些发展速度较快,在产业结构系统中起引导带动作用,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产业。

主导产业选择方面,李悦(1983)[3]提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五项原则,即符合技术进步的方向、在经济增长中居于战略地位、属于供求矛盾的“瓶颈”和关键地位、符合成组原则、符合序列化原则;胡建绩、张锦(2009)[4]以宁波为例,将区域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潜力这两个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构建了主导产业选择矩阵,运用区位商和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宁波未来主导产业的选择。

服务业发展研究方面,李琦、盖建华(2007)[5]认为服务业的发展动因是专业化和产业分工、需求结构、技术变动、竞争压力等,以行业和消费者为线索分析了服务业的动态演进;马虎兆、李春成(2009)[6]首次构建了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供给、创新三维模型,并运用时间序列对影响服务业的综合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需求水平、供给水平、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水平等因素都对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影响。

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方面,闫星宇、张月友(2010)[7]建立了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综合多指标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并对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陈丽珍、赵美玲、肖明珍(2011)[8]构建了一套选择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各指标进行了对比排序,用聚类分析确定了江苏省现阶段应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刘文华、田应华、刘伟辉等(2011)[9]通过收集重庆市的相关指标数据,以产业市场规模、产业关联度、比较优势等5个方面的基准构建了5个层面共8个具体评价指标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重庆市服务业行业的主导产业,对筛选出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各个主导产业提出了发展对策。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来重点分析河南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

2 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影响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1)需求动力因素。需求动力因素包括需求规模、需求增速、需求收入弹性三个子要素,其中,需求增速和需求收入弹性会通过影响服务业的需求规模,进而影响其产出规模。对于主导产业而言,其需求规模得足够大,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需求增长率和需求收入弹性。

2)生产要素投入因素。某产业生产要素的投入规模将直接影响着其供给规模。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服务业具有明显的知识性、信息性、高科技性、新兴性等特征,这些现代化的高级生产要素决定了其产品的差异化和核心竞争优势。因此,对于服务业主导产业来说,合理充足的生产要素投入显得尤为重要。

3)产业间互动因素。产业间的互动程度可以用产业关联度来衡量,即产业间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一般而言,主导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且其需求变动受其他产业影响也较明显。因此,作为主导产业,必须同时具备产业间影响力系数较高和感应度系数较高两个特征。

4)产业竞争力因素。对于产业竞争力,一般可以用诸如产业专业化系数、产业外向度、产业营业盈余率、产业盈利能力等一系列可以反映产出绩效的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某主导产业相对于区域内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大小及其竞争力强弱。

5)社会贡献因素。某产业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收益,即称之为具有社会贡献。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就业吸纳的功能,同时能够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力,进而会产生较大的知识溢出效应,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8]。

另外,政府导向因素也是选择主导产业的标准之一。主导产业的形成理论上可以分为三种路径,即市场自发、政府培育、市场自发和政府培育共同作用。现实中,区域内主导产业的形成基本上都是通过第三种路径[10]。一般而言,政府所扶持的产业,在获取生产要素、经济资源和市场份额方面会更有优势,从而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2.2 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洛阳地区服务业主导产业的评价分析

3.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对系统工程中非定量事件的一种测评分析方法,用来确定权向量,并对确定目标进行排序,从中选出最优者。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是目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根据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一般按照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措施层的形式排列起来。

3.2 两两判断矩阵的确定及各指标权重

在判断矩阵的构造过程中,对于B层和C层的矩阵数据是通过发放指标体系表并请专家就指标间的重要性进行评分整理得出的。通过对所回收指标体系表的主观判断结果输入AHP软件,得到了如下结果。

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服务业中的14个子行业进行分析,从综合评价和总得分来看,服务业中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排名前五,成为服务业中综合水平较高的5个子产业,是理论层面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4 结语

考虑到层次分析法所选指标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得分高的不一定就是主导产业,未上榜的也未必不是。比如,对于河南来说,其旅游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对其他产业像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有明显地引导带动作用,因此,旅游业也可以作为河南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因此,本文所得各服务业子产业排名仅是作为一种参考,对于服务业主导产业的界定还得综合考虑河南省的实际资源情况、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规模等众多因素;同时,不论是主导还是次要,对于服务业各子产业政府都应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区,指导相关产业在区域内的定位和快速、健康成长,促使河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助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Albert O.Hirschman.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

t[M].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

[2] 李国平,薛领.产业与空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 李悦.中国工业部门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4] 胡建绩,张锦.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4):38-43.

[5] 李琦,盖建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态演进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7(1):37-41.

[6] 马虎兆,李春成.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三维模型及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11):168-172.

[7] 闫星宇,张月友.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6):75-84.

[8] 陈丽珍,赵美玲,肖明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J].商业研究,2011(6):44-49.

[9] 刘文华,田应华,刘伟辉,刘锡荣.重庆市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2011(9):52-57.

[10] 陈刚.主导产业形成的动因、路径及影响因素[J].统计与决策,2004(3):63-6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产品内分工、贸易利益分配与中国对“贸易失衡机制及对策研究(12YJA790189)”;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制造服务业发展与洛阳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CXJJ-YJS-S004)

上一篇:企业并购的资源、价值整合效应实证探讨 下一篇:政府对临空经济的政策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