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10-17 04:04:25

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北京育才学校是一所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贯多建制学校,也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学校多年始终坚持的方针。作为京城“少壮派”校长的代表,该校刘继忠校长有个人独到的人才培养观——“小学生要充满活力,快乐健康,因此我们要鼓励他们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初中生要学会逐步自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高中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我校是北京翱翔计划首批实验基地校、雏鹰计划的首批试点校,是“中科院心理所超常教育研究基地”。这成为我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

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支撑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组织保障非常关键。我们成立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相关工作。作为校长,我本人责无旁贷地担任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依托学校设立的创新教育中心和科技中心两个部门,具体推进工作。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依赖于一支优秀的教师专业队伍,这支队伍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紧紧抓住两支团队的建设——专家团队和校内教师团队。实践证明,这两支队伍确实能够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做出很大的贡献。我既鼓励专家团队积极参与,也调动校内教师团队通过深化培训来提升专业能力。我们通常以项目合作的方式,邀请多位专家参与学校工作,与学校一线教师集体研讨。在这几年时间里,我先后邀请了几十位教授来校指导研究工作。

从2012年起,我校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资源教学化开发”校本研究,将专家团队和一线教师团队联合组成课题小组,定期进行课题交流,让教师及时了解和感受科学原理和研究成果,传递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实现点对面(即专家对学科教师)、点对点(即一个专家对一个教师)相结合的培训和科研交流。在专家的直接指点和亲身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在该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化学、地理、生物以及小学科学教研组融合,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分别聘请了相关领域专家以课题的方式长期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课题研究最初是基于考察北京水系,之后向外延伸到了江苏无锡等地水系,以江苏太湖水域环境质量作为研究对象,专家和学校教师携手共同开展校本研究,历时十天左右,在实践中锻炼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在我看来,这一课题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教师自主科研的平台,能够为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持续的支撑体系。对于学校而言,此项工作也能够带动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

建设课程体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知识的对接

我校翱翔学员一般会接受四项基本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基础素养课程、过渡性课程和考察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补充开展具体实验研究所应了解的背景知识和科技前沿知识;基础素养课程采用讲座、实验技能培训等形式,既有科研方法、信息技术应用,也有心理辅导等内容;过渡性课程衔接中学与大学间的知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必要的铺垫;考察实践课程开阔视野,增强科研兴趣,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锤炼,这四项基本课程的体系越来越完善。专家也直接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之中,亲自作为课程的讲授者。

我们利用学校12年制特点,将雏鹰计划中的科技资源转化成课程教学资源,在各个学段,以课程的方式来推进。现已完成27个科技资源转化的教学资源包,进入打造校本课程阶段。我们还积极利用周边的科普场馆,将其作为科技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位于先农坛,如今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我们把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古代建筑也纳入教学资源中,开发了先农坛校本课程。我们利用中国科技馆动物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等资源,开展相关领域的知识竞赛,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探索“导师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翱翔学员的选拔,到最后翱翔科学论坛的成果展示,学校都有专人负责,实行“三导师制”,生源校教师、基地校教师和高校教师三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三导师对学生培养的作用。将三导师集中在一起,以培养基地作为联络,有效地发挥对学员学生的培养作用。

翱翔学员培养流程图

学校抓住翱翔学员培养的各个环节,细化工作要求。通过实践,我本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首先,关键点在于给学生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其次,从项目化到常规化,需要进一步探索可行之路。目前创新人才培养走的是项目制。如何形成常规的机制,亟待深入思考。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应该是少数学生的专利,而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的,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追求。我们不断扩大受益学生的范围,希望创新成果能够在全校推广开来。再次,新时期教育资源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资源已经不再简单地局限在校内,但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资源应该尽可能多地纳入学校教育资源范畴之内,并将其密切结合起来。

当然,翱翔计划与雏鹰计划的推进以及进一步的引导,需要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够与课堂教学以及常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将要研究的工作。

(作者单位:北京育才学校)

上一篇: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职中英语教学CE—ESP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