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远地区发育迟缓儿童教育体制的改革

时间:2022-10-17 03:39:07

浅谈边远地区发育迟缓儿童教育体制的改革

内容摘要:我国目前发育迟缓儿童的教育主要有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入学和送教上门三种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三种形式已不能满足发育迟缓儿童康复和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情,笔者对边远地区发育迟缓儿童教育体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 发育迟缓 随班入学 送教上门

【中图分类号】G521

一、边远地区发育障碍儿童教育体制的主要形式

由于我国边远地区地广人稀,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又较对落后,党和国家为保障残疾人各项权利,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形式。我国现有的适龄发育迟缓儿童教育体制主要有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入学和送教上门三种形式,其优缺点各为:

1、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我国的寄宿制学校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现在寄宿制学校正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重要的办学形式。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是寄宿制学校中的一种。为确保所有的适龄特殊儿童都能够接受教育,在政府的支持下,各省、市、县都有一所或多所或公办或民办的专门招受或聋或盲或发育迟缓或综合类的特殊教育学校。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具有师资队伍专业、有较为先进的软硬件设置设备、食宿方便便宜、能享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怀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学校封闭式管理,让儿童与社会相对隔离,影响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的缺陷。

2、随班入学。随班入学就是发育迟缓儿童跟随同龄正常儿童到普通学校入学、同普通学生在同一班级上课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优点为:中轻度发育障碍儿童能就近入学,极大程度地保障了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不足之处为:缺乏专业教师和资源教室,儿童随班入学变成了随班就坐,教育康复和文化学习达不到最佳效果。

3、送教上门。专业人员到无法在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入学接受教育的重度发育迟缓儿童家里,一对一或在专门的地方集中多位家长多名儿童,对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一种教育形式。优点主要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极好地帮助了无条件入学的发育迟缓家庭,有利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对一教育能较好较快地帮助儿童成长;不足是费时费力费人,专业人员不可能时时与儿童在一起,教育效果受儿童家长参与度的影响。

二、理想的边远地区发育迟缓儿童受教育形式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入学和送教上门三种发育迟缓儿童教育形式各有优缺点,借鉴国外先进的特殊理念,笔者认为,我国未来发育迟缓儿童的教育形式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理想形式为:

1、特殊教育学校+家庭教育

一般出于孩子安全、教师工作量等情况考虑, 我国现行的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家长开学时把孩子送到学校,衣、食、住、行全权由教师负责,如果没有什么突况发生,家长只需在周未或学期未才接孩子回家与亲人团聚。笔者认为,这种集中教育和管理的形式虽然有好处,但也避除或减轻了家长教育子女的义务,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脱节,延迟了发育迟缓儿童发展进程。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特殊教育学校应改变原有的办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措施,尽可能地让发育迟缓儿童在接受学校教育后,当天回到家庭,回归社会。如:无条件的儿童,则采用全日制教育;有条件的儿童则采取半天在校半天在家的教育模式。

2、随班入学+资源教育室

针对随班到普通学校入学的特殊儿童,家长应该陪读,如果课堂上没有家长陪同也应该有专门的教师辅助发育迟缓儿童,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在普通班级上完课后,发育迟缓儿童还应该到专门的特殊儿童资源教室接受特殊的康复和教育。总得说来随班入学+资源教育室具有以下优势:

(1)随班入学,保障所有的儿童都能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2)正常儿童与发育迟缓儿童一起学习,为发育迟缓儿童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3)资源教室里专业的教师和专门的康复机械能为发育迟缓儿提供最适宜的帮助。

(4)集中学习,能省时省力,节省人力和经济资源。

3、送教上门+康复咨询

对于重度多重残疾且无法到特殊教育学校或随班入学的发育迟缓儿童,最好采取送教上门+康复咨询的模式。各种专业康复人员定期到特殊儿童家中,针对病情或残疾种类,根据康复理念与家长一起为该儿童制订出合适的康复目标,寻找出适合的康复方法,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家长,并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家长有困难时可随时通过多种途径如电话、视频等向专业人员咨询并获得帮助。在送教上门+康复咨询的模式下,康复人员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康复的具体工作需要家长去承担。

三、边远地区发育迟缓儿童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我国原有的特殊教育体制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发育迟缓儿童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总的说来,未来的特殊教育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

1、减少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加大各普通学前及中小学特殊教育资源教育室的建设。

国外专门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是越来越少,而我国则是越建越多。我国是农业大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大数家长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后根本不可能每天接孩子回家。由于把孩子全权交给学校教育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选择离家近方便接送的随班入学教育形式才是最好的选择。大量的特殊儿童随班入学,进入普校,这样特殊教育资源教育室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特殊教育资源教育室的建设在我国还处于新生阶段,政府应加大投资和扶持这一新生事物的力度,让其更好更快地促进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

2、改变师资培训方向,师资水平与国际接轨

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我国,只要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人都可以从事特殊教育,国外从事特殊教育的人不但要有能力、有学识、有特殊技能,还要取得普通教师资格证和特殊教育资格证才能从业,这种入门资格的不同,导致的结果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与国外发展距离不断变大,学生得不到较好教育,教师的待遇、地位也远不入国外。因此洋为中用,改变师资培训方向,师资水平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捷径、少走弯路才是我国目前发展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应考虑的问题之一。

3、创设多种形式的教育形式,确保儿童能得到最好的康复和教育。

如前所述在原有的教育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就创设多种形式的教育形式,确保儿童能得到最好的康复和教育。

参考文献:

1、董世华.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反思.当代教育论坛,2014第1期。

2、路得・特恩布尔等著,方俊明主编.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 下一篇:中职《建筑结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