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载,以导为主,培养自主,发展思维

时间:2022-10-17 02:56:58

以案为载,以导为主,培养自主,发展思维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缺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本文以《力》设计为例,从兴趣驱动、尝试学习;学教互动、展示提升出发,利用教学案课前和课内的两大板块,精心设计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力学 作用 自主

一、教学案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兴趣驱动、尝试学习

学习方法指导:

⑴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认真阅读书本P44和P57-58尝试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⑵认真阅读课本,根据书中例子联系生活举出更多力的事例,从而体会力的作用。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学习方法指导”来设置梯度,像无形的手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再通过教师的及时批阅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1. 什么是力

这里我设计几个简单的实验,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就可以做到,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能感知到力。

做一做:⑴你能使你的桌子移动吗?⑵你能使你的塑料直尺或橡皮形变吗?

请你总结出上述有关“力”事例中有什么共性?你能归纳得出什么是力吗?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利用身边物体,通过开放性活动进行初次尝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力的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用示范列举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的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特征,从而突破难点。

2. 力的作用效果

信息快递: 1.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该变,静止和运动的改变。

仔细观察课本两幅图,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设计意图:课本上没有提及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用信息快递的形式使学生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为课内对力的作用效果语言的归纳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作铺垫。

3. 力的作用相互的

做一做:手指压住笔尖,施力物是什么?受力物是什么?但是你的手指什么感觉?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力的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利用生活经验讨论和身边器材做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两个生活中的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教学案课内互动部分:学教互动、展示提升

1. 创设情景,激趣引疑

讲故事:三国时,张对自己排第三不服气,与关羽比谁的力气大。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出课题的同时,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激发探究兴趣。

2. 预习交流,检查建构

小组讨论课前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争议,确定组内共性问题。教师认真巡视,随时答疑并进行个别辅导。

大班交流:小组选派代表提出问题,并走上讲台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相互质疑,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预设问题:学生在一个物体是否产生力的作用和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存在困惑和争议。下面是我预设的处理措施:

《一个物体是否产生力的作用》问题引导:综合表格中例举力的例子,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一个物体能作用吗?通过小组交流,大班交流,老师演示光是一个物体没法作用,从而总结出有力的作用,必须要有两个物体。使学生从现象的归纳中得出力的概念后,进一步理解力的概念内涵。

《力的作用效果》这里可以请学生演示大量的力的作用实验,人压气球,人拉橡皮筋,人拍气球,头顶气球等,外加大量球类运动的图片和视频,争取把这些素材的效果最大化,学生观察力的作用后的归纳总结成2种效果。并且老师适时点拨加深,我们平常可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物体时否受力。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引领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大班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被关注,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教师通过问题引发争议,是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双方的冲突,在追问中使学生理清概念,使课堂达到一个思维碰撞的高潮。

3. 合作探究,分解难点

力的作用相互的是本节的重点,可以设置大班实验,然后小组实验,最后大班交流。

大班实验:穿了溜冰鞋的同学推讲台,讲台没动,学生却向后退了。两只手相互用力击掌,两只手都感到疼。

把甲、乙两个弹簧测力一直线反方向拉在一起,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表明弹簧测力计乙对它的拉力,而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表明弹簧测力计甲对它的拉力、改变手拉弹簧测力计力的大小,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改变吗?它们的示数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重点,更是难点,所以找了不同的生活或者实验来证明。以及改变学生平时对这些概念的错误理解。建立正确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通过设计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还让学生知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使学生对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基本特点更清晰。

三、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10分钟内完成当堂检测,进行互批,在此过程中通过兵帮兵、兵带兵、优势互补、强弱互助,在互助中共同进步。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状态,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补偿教学活动。

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教学过程中着重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突出方法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简单生活还原实验的动手能力,对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概括的能力,遵循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原则。以教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导,突破难点,形成了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

上一篇:课堂设计中应充分注意“问” 下一篇:相互作用力的学习困难与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