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17 02:37:05

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发展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十分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教育优势、人才优势及技术优势。成都市产业集群发展较快,部分地区已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格局,但仍存在产业集群缺乏有力服务支撑体系、产品附加值低等不足,本文对成都市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从成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入手,讨论了成都市产业集群存在的不足,并对提高成都市产业集群竞争力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成都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成都介于川西高原以及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即为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m。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均气温16℃,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之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等几个开发区,总面积1578平方千米,世界500强企业有200余家落户于此,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一、成都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成都围绕主导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和终端产品,产业集群已具相当规模。以英特尔、中芯国际等重点项目为龙头,成都逐步引进更多IC设计制造知名企业,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业务流程外包和软件外包为突破口,发展数字娱乐,打造以东软、西门子、中兴通讯等为核心的软件产业集群;同时围绕拉法基、亚东水泥等重点企业,引进深加工项目,打造建材产业集群;围绕成都一汽、四川丰田等项目,推进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打造汽车产业集群;以及青羊区、龙泉驿区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二、成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

(一)产业集群数量少,总体规模不足

产业集群发达的地区,通常也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产业集群规模都很大,而且多样化的产业集群有力地支撑了本地的经济发展。

(二)集群总体发育程度不高,企业间协作不够

当前,成都市大部分产业集群仍基本处于“自下而上”的初期发育阶段,产业结构趋同,集聚程度不高,布局分散,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企业习惯“单打独斗”和“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企业关联度较低。由于集群内缺乏基于专业化分工之上的产业联系,企业间就难以产生互动效应与学习机制,就形不成内部规模效应。而在一个发展成熟的产业集群中,这种机制能促进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集群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创新组织与技术,形成竞争优势。

(三)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成都市大部分产业集群是依托乡镇工业发展而成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科研创新力量薄弱,人才支撑不够有力,科技服务企业缺乏,使得全市产业集群大多尚未形成创新机制,模仿多于创新,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末端,附加值低,整体利润率下降。

(四)专业特色市场、服务支撑体系还不能满足需求

成都产业集群缺少由专业市场带动发展起来的模式,也缺少特色市场的支撑。当前除几个专业特色市场外,大部分产业集群与市场间的联系及相互支撑不够,束缚了产业集群规模的迅速扩张。另外,政府在建立中介服务体系、发展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还缺少规划和具体行动,围绕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是很到位,特别是与产业集群发展紧密联系的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业、公共信息服务业等服务支撑体系还比较薄弱。

(五)集群内部缺乏有利的创新文化氛围

由于产业集群大多为民营企业,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成都产业集群内部普遍缺乏包容开放的社会人文氛围,企业之间缺乏联合行动的主动性,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意识浓于合作共赢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以人为本理念未能真正体现于企业规划和行为之中;“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意识还较严重,存在着过于重视功用知识而忽视价值知识的倾向,现代企业发展战略思维和眼光不足,从而导致创新文化的缺失。另外,集群内部尚未建成良好的集体行动规则和内部沟通渠道,缺乏有效的诚信机制等。

三、提升成都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随着全球一体化,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引导成都市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成都产业区域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科学合理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和指导。

规划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具体措施为:第一,引导中长期发展规划。政府应担当起产业集群宏观管理者的角色,制定区域性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第二,制定产业集群支持政策。政府应制定一套强有力的竞争和规制政策,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进行产业集群内部市场秩序的整治与维护,维持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构建区域创新系统。

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鼓励和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具体措施为:第一,发挥区域创新体系作用,提高主体要素、功能要素、环境要素的效能。第二,探索适合自身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特别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围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凝聚相关的创新要素,形成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三)完善产业集群的融资渠道和体制。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让资本市场成为产业集群融资的重要渠道。具体措施为:第一,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培育地方资本市场,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第二,推进融资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多样性的投资方式。

(四)促进产业集群盈利能力的提高。

集群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不断收获利润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利润积累是产业集群抗风险的保障,盈利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根本。具体措施为:第一,理顺投融资机制,广开筹资渠道。第二,完善现行税收优惠方式,实现由直接优惠为主向以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多元化方向转换。

(五)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才的集聚是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关键,改善集群的人才资源状况,对提高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人才是基础,引进人才是重点,用好人才是关键。具体措施为:第一,制定区域人才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精心培养和高效使用并重的政策,以提升集群国际竞争力。第二,将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国家实施的重大高新技术研发计划、项目资助计划以及政府资助创办的各类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带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第三,通过对外研发投资,利用国外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

[2] 李岩.陈雪梅.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

[3] 陈雄,叶帆.民营经济发展论纲[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4] 崔海潮.集群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上一篇:中国大学生同性恋心理与社会宽容度初探 下一篇:道德视域下的幸福观